《課外文言文》《贈從弟》(其一、其三)原文和譯文及賞析: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贈從弟》(其一、其三)原文和譯文及賞析

課外文言文

《贈從弟》(其一、其三)原文和譯文及賞析

贈從弟(其一)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

劉楨采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

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贈從弟(其二)1

亭亭2山上松,瑟瑟3谷中風。

風聲一何4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5,松柏有本性!

【註釋】

1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三。

劉楨(186--217),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

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

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從(cong)弟,堂弟。

全詩文字平實,風格古樸。

2亭亭:高聳的樣子。

3瑟瑟:形容風聲。

4一何:多麼。

5罹(li)凝寒:遭受嚴寒。

罹,遭受。

凝寒,嚴寒。

【譯文】

高高聳立的山上的松樹,在山谷中吹來的瑟瑟風中挺立。

風刮得是多麼強大,松枝是多麼的勁挺!

冰與霜正下的猛烈急驟,而松柏卻整年長久端正挺立。

難道不怕遭受嚴寒嗎?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

【導讀】

這首詩通篇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調。

詩人並沒有將他希望堂弟應如何如何,但其勸勉之言卻又不言而喻。

全詩文字平實,風格古樸。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哀、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 追求。

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複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盪,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

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

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詩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

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面的狂風、冰雹的搏鬥,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鬥志的崇高美、悲壯美。

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挫折、考驗。

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特色探究】

這是一首詠物詩。

【名句研讀】

1、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調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 松柏,越是風聲淒慘,那麼越是要挺立風中。

說明人要有堅韌不拔的美好品質.

2、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這裡用 「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

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

在這裡,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贈從弟(其三)

鳳皇集南嶽,徘徊孤竹根。

於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

【作者簡介】

劉楨(186-217),字公幹,東漢末東平國人。

東漢著名文學家。

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稱劉楨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禹、應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鹹以自騁驥於千里,以此相報。」

劉楨常與曹操、曹植吟詩作賦,對酒歡歌,深得曹氏父子喜愛,19歲時任丞相掾屬。

他以詩歌見長,其五言詩頗負盛,後人將他與曹植並稱「曹劉」。

鍾仲偉稱他五「言之冠冕」「文章之聖」,他確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劉楨之父劉梁,字曼山,漢章王宗室子孫,著有《破群論》等書。

其母是元帝時京兆尹王章之玄孫女,琴棋書畫,詩辭歌賦無所不通。

她年輕居寡,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及眾侄身上。

劉楨在母親的勸誡、督導與身教下,從小鑄就了勤學好問、百折不撓的性格。

劉楨5歲能讀詩,8歲能誦《論語》《詩經》,賦文數萬字。

因其記憶超群,辯論應答敏捷,而被眾人稱為神童。

公元197年,因避兵亂,11歲的劉楨隨母兄躲至許昌,在驛館中結識曹子建。

曹植被劉楨的飽學所折服,為進一步深層密一交一 ,將其領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賦,志同道合,關係日篤。

後來他又結識孔融等其他五學子,他們常聚論學問,「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

劉楨的文學造詣高於他人,五言詩尤為諸七子之尊,後人將他的五言詩收為數集,今存的詩歌只有15首。

當代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在《漢魏六朝詩歌鑒賞集》中高度評價他的詩為:思健功圓,以特有的清新剛勁,為人們所激賞。

不僅稱美於當世,並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後。

他的詩作多以壯美山川為背景,借景抒情,少數為酬答之作。

贈《徐干·思友》詩被鍾嶸評作「五言之察策也」。

《贈從弟》三首為其眾詩之著,第二首又為三首之最,詩為:「亭亭山中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鍾嶸的《詩品序》說:「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都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

可見,劉楨文學創作的貢獻之大。

他最著名的賦作有《魯都賦》、《黎山一陽一賦》、《遂志賦》、《瓜賦》、《大署賦》、《清慮賦》等。

他的賦文風格獨特,「積極於宣時,校閱於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文心雕龍·註釋》。

他一改粉飾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筆調,嫻熟的技巧,樸實準確的語言,縱古合今的大氣,描寫家鄉的風土人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譏諷時事,詠物抒情,實現了漢賦內容由宮廷轉向社會,由帝王轉向平民的轉變。

篇幅由長篇宏制轉向短小一精一粹,為以後的文學發展開創了先河。

他不僅在詩壇「五言冠古」,是文苑中的「文章之聖」,而且機敏雄辯之才也稱道當世。

黃初二年(222) ,文帝曹丕贈給劉楨一條廓洛帶,後欲索回,便書一紙一交一 給他,譏諷說:夫「物,因人而貴,故在賤者之手,不御尊之側。

今雖取之,勿嫌其不反也。」

(《三國誌》《二劉傳》)。

劉楨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佩帶象徵尊貴的廓洛帶,要收回原賜。

但劉楨並未折腰,執意不一交一 ,在一次同文堂相會之時,他舊事重提:楨「聞荊山之下王王卜光夭之後寶;隋侯之珠燭眾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鳳貉之尾,綴待臣之幘,此回寶者,伏朽石之下,皆潛污泥之中,而揚光千載之上,發彩疇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

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貴者所御,賤者所先也。

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嘗其粒。

恨楨所帶無他妙飾,苦實珍異,尚可納也。

而未尚聽至尊賜而反索者也。」

(《三國誌》)文帝聽劉楨這番妙論,既歎他的博學善喻,更佩服他口若懸河,不卑不亢,恭中有貶,貶中隱褒之辯才,從而放棄索帶念頭。

劉楨雄辯之例很多,他的辯才像常勝利器,有時化險為夷,有時遇逆成暢,有時逢暗則明。

有一次劉楨因「不敬罪」被罰作苦力, 在京洛之西石料廠磨石料。

魏王曹操到石料廠察看,眾官吏與苦力者均匍匐在地勞作,不敢仰視。

唯有劉楨未跪,照常勞作。

曹操大怒走到劉楨面前,劉楨放下錘子,正言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劉楨身為苦力,何敢蔑視尊王。

但在魏王府數年,常聞魏王教誨,做事當竭盡力,事成則王自喜,事敗則王亦辱,楨現為苦力,專研石料,研石是對魏王的敬忠,所以楨不敢輟手中活。」

魏王聽後,又問:「石若何? 」劉楨朗然答:石「出自荊山懸崖之巔,外有五色之章,內含卞氏之珍。

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稟氣堅貞受之自然,顧其理,枉屈紆繞而不得申。」

曹操知劉楨借石自喻,就赦免了他,但卻永不再起用。

劉楨從小就飽受儒家「仁義禮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最恨不軌之為,最厭無信之人。

一天晚上魏公子曹丕設宴招待眾士,酒酣耳熱,曹丕命甄氏出堂與大家見面。

劉楨憤然,一是因曹丕奪袁熙之妻甄氏,二是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貞。

獨有劉楨立而不跪,且滿面譏意,不屑一顧。

曹丕見狀勃然大怒,欲問劉楨死罪,由於眾人求情和曹操干預,才免於死,投入獄中,又被罰作苦力。

他在勞作中托物自喻,寫成《遂志賦》。

赦後充署吏。

建安二十二年(217) 辭世。

他一生著述甚豐,經典的有《毛詩義詞》十卷,文集四卷,後人將他的作品一精一選集成《劉公幹集》傳於後世。

他文學上的巨大成就,雄辯的技巧及忠友敬業精神,贏得了後人讚頌。

明君。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