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宋濂《秦士錄》原文及翻譯:秦士錄一鄧一 弼,字伯翊,秦人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宋濂《秦士錄》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

宋濂《秦士錄》原文及翻譯

宋濂

秦士錄

一鄧一 弼,字伯翊,秦人也。

身長七尺,雙目有紫稜,開合閃閃如電。

能以力雄人,鄰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門石鼓,十人舁,弗能舉,兩手持之行。

然好使酒,怒視人,人見輒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則必得奇辱。」

一日,獨飲娼樓,蕭、馮兩書生過其下,急牽入共飲。

兩生素賤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終不我從,必殺君,亡命走山澤耳,不能忍君苦也!」兩生不得已,從之。

弼自據中筵,指左右,揖兩生坐,呼酒歌嘯以為樂。

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鏗然鳴。

兩生雅聞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書,君何至相視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飲,欲少吐胸中不平氣耳。

四庫書從君問,即不能答,當血是刃。」

兩生曰:「有是哉?」

遽摘七經數十義扣之,弼歷舉傳疏,不遺一言。

復詢歷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貫珠。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

兩生相顧慘沮,不敢再有問。

弼索酒,被發跳叫曰:「吾今日壓倒老生矣!古者學在養氣,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絕,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傑。

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歸,詢其所與游,亦未嘗見其挾冊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執法西御史台,弼造書數千言,袖謁之。

閽卒不為通,弼曰:「若不知關中一鄧一 伯翊耶?」

連擊踣數人,聲聞於王。

王令隸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氣曰:「公奈何不禮壯士?今天下雖號無事,東海島夷,尚未臣順,間者駕海艦,互市於鄞,即不滿所欲,出火刀斫柱,殺傷我中國民。

諸將軍控弦引矢(24),追至大洋,且戰且卻,其虧國體為已甚。

西南諸蠻,雖曰稱臣奉貢,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等,尤志士所同憤。

誠得如弼者一二輩,驅十萬橫磨劍伐之,則東西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公奈何不禮壯士!」庭中人聞之,皆縮頸吐舌,舌久不能收。

王曰:「爾自號壯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堅城乎?」

曰:「能。」

「百萬軍中,可刺大將乎?」

曰:「能。」

「突圍潰陣,得保首領乎?」

曰:「能。」

王顧左右曰:「姑試之。」

問所須,曰:「鐵鎧良馬各一,雌雄劍二。」

王即命給與,一陰一戒善槊者五十人,馳馬出東門外,然後遣弼往。

王自臨觀,空一府隨之。

暨弼至,眾槊進進;弼虎吼而奔,人馬辟易五十步,面目無色。

已而煙塵漲天,但見雙劍飛舞雲霧中,連斫馬首墮地,血涔涔滴。

王撫髀歡曰:「誠壯士!誠壯士!」命勺酒勞弼,弼立飲不拜。

由是狂名振一時,至比之王鐵槍雲。

王上章薦諸天子,會丞相與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環視四體,歎曰:「天生一具銅筋鐵肋,不使立勳萬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時也。

尚何言!」遂入王屋山為道士,後十年終。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亂,中原數千里,人影殆絕。

玄鳥來降,失家,競棲林木間。

使弼在,必當有以自見。

惜哉!弼鬼不靈則已,若有靈,吾知其怒發上衝也。

譯文

一鄧一 弼,字伯翊,秦地一帶的人。

身高七尺,雙目銳利有神,開合閃閃如有電,能夠以力量稱雄於人。

鄰家的牛正在一交一 斗不可分開,(他)以拳打擊牛的脊椎,牛背脊折斷,跌倒於地;市場前門有石鼓,十人共抬,不能舉起,(他)兩手持著行走。

然而喜歡酒後使性,怒視旁人,人們見了就迴避,說:「狂徒不可接近,接近則必受奇恥大辱。」

一日,他獨自飲酒在青一樓 ,蕭、馮兩書生經過樓下,他急忙牽扯對方入內共飲。

兩書生向來瞧不起此人,竭力拒絕他。

一鄧一 弼發怒說:「你們不接受我的邀請,必定殺死你們,(而後)逃命於荒山僻野,不能容忍你們的輕視!」兩書生不得已,聽從了他。

一鄧一 弼佔據筵席正中的座位,指著左右,作揖邀請兩書生就坐。

大聲吆喝著要酒喝,高歌撮口發出聲音。

酒喝得暢快了,解開衣服,兩腿岔開,形似畚箕,席地而坐(是粗慢無禮的舉動),拔刀放在桌面上,鏗然作響。

兩書生向來聽說他酒後發狂,想起身離開,一鄧一 弼制止他們說:「不要走!我也稍微瞭解詩書,你們何至於把我看得低賤?今日並非(意在)請你們喝酒,(而)想略吐胸中不平之氣罷了。

經、史、子、集四部的書籍任憑你們詢問,如果不能回答,就讓這把刀沾上鮮血。」

兩書生說:「竟有這樣的事?」

迅即摘取七經數十義問他,一鄧一 弼列舉古書中【註釋】經文的文字和解釋傳文的文字,不漏一句。

(兩書生)又詢問歷代史事,上下三千年談吐流暢,滔滔不絕不絕(如成串的珠子那樣接連不斷)。

一鄧一 弼笑著說:「你們服呢還是不服?」

兩書生相顧沮喪失色,不敢再有問題。

一鄧一 弼取酒,披頭散髮跳著說:「我今天壓倒老書生了!古者學在養氣,如今的人穿著讀書人穿的衣服,反毫無生氣,只想賣弄學問,把世上豪傑當小孩子撫養(喻輕視),這怎麼可以呢?你們算了吧(蔑語)。」

兩書生向來自負博學多才,聽到一鄧一 弼的話大感慚愧,下樓去了,走路都不正常。

回去問與一鄧一 弼交往的朋友,也沒有看見他拿著書本低聲吟詠過。

泰定末年,德王任職西御史台(陝西諸道行御史府),一鄧一 弼寫信數千字藏在袖中進見他,守門的士兵不為通報,一鄧一 弼說:「你不知道秦地有鄭伯翊嗎?」

接連擊倒數人,音訊傳到德王那裡;德王命差役揪他進去,想鞭打他。

一鄧一 弼盛氣凌人說:「您為什麼不禮遇壯士?」

但東海島上的部族(指日本),還沒有稱臣降服;西南眾多野蠻部落,雖然說稱臣進貢,卻行使與中原皇帝一樣的禮制。

如果您能得到一兩個像我這樣的人才,讓他們帶領十萬一精一銳善戰的士卒去征伐,那麼普天之下,就沒有哪一處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

大王您怎麼不禮遇壯士呢!德王說「你自稱壯士,能否(懂得)持矛呼號率先登上堅固的城前呢?」

說「能。」

「百萬軍中,能夠刺殺大將嗎?」

說:「能。」

「突破重圍,擊潰敵陣,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嗎?」

說:「能。」

德王看看左右說:「暫且試驗一下。」

問他需要什麼,說:「鐵鎧甲好馬各一份,一雙寶劍。」

德王命人給予他。

暗中叮囑擅長使用長矛的五十個人,騎馬奔馳出東城門外,然後派一鄧一 弼前往。

德王親自居高而視,全王府的人都跟著去看。

及一鄧一 弼到了,眾槊齊發;一鄧一 弼大呼奔走,人馬後退躲避五十步,面目失色。

接著煙塵騰起,只見雙劍飛舞如墜雲霧,連砍馬首墜地,血液滴流不止。

德王拍著大腿高興地說:「真壯士!真壯士!」命以杯酒獎賞一鄧一 弼,一鄧一 弼站著喝不跪拜。

於是威名雄振一時,直比王鐵槍(王彥章,五代時人,善使雙鐵槍)。

德王上書向天子推薦。

正巧丞相與德王不和,阻隔這件事不發佈。

一鄧一 弼環視自己的軀體,慨歎說:「天生一具銅筋鐵肋,不能建立功勳在萬里之外,而困死在野草之下,宿命啊!也是時運啊!」隨後進王屋山做了道士。

此後十年死去。

我說:一鄧一 弼死後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亂。

中原數千里,人才盡絕;燕子歸來都失卻築巢的地方(意謂戰火不絕,房屋敗毀),競相棲息在林木中。

假使一鄧一 弼健在,定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可惜啊!一鄧一 弼的魂魄不顯靈則罷了,若顯靈,我知道他(定會)因發怒而頭髮直立![2]

【註釋】

(1)此文重點截取一鄧一 弼飲娼樓時強與儒生較文藝,闖王府陳述見識、比武藝等片斷,筆力遒勁,虎虎有生氣,使其超俗的性情,文武才能,以及不為時所用的憤懣心態,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結末唱歎有情,令人遐思。

(2)雙目有紫稜:形容眼光銳利有神。

紫稜,唐代劉恂《嶺表錄異》:「隴川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質瑩徹,隨其大小皆五稜,兩頭如箭鏃。」

紫石英,即紫水晶。

(3)擘(bo檗):分開。

(4)舁(yu余):抬。

(5)使酒:借酒使性。

(6)不我從:不從我。

(7)忍君苦:忍受你們的輕視。

(8)箕踞:兩腿前伸岔開,手據膝,形如箕狀。

傲慢不敬之姿。

(9)四庫書:指經、史、子、集四部。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長安、洛一陽一)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後稱四部書為四庫書。

(10)七經:漢代以來推崇的七種儒家經典。

東漢《一字石經》以《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為七經;宋代劉敞《七經小傳》以《書》、《詩》、《三禮》、《公羊》、《論語》為七經;王應麟《小學紺珠》有《易》、《書》、《詩》、《三禮》、《春秋》和《詩》、《書》、《春秋》、《三禮》、《論語》兩說。

文中泛指儒家經典。

(11)傳疏:【註釋】經文的叫「傳」,解釋傳文的叫「疏」。

(12)緬(sǎ灑)緬:洋洋灑灑,次序井然。

《韓非子·難言》:「言順比滑澤,洋洋緬緬然。」

宋代郭彖《睽車志》卷一:「書辭數百言,緬緬有條理。」

註:「緬緬,有編次也。」

(13)兒撫一世豪傑:把一世豪傑當小兒一樣看待。

(14)休矣:罷了,算了。

(15)挾冊呻吟:拿著書籍吟詠誦讀。

(16)泰定:元代泰定帝年號(1324—1328)。

(17)德王:即馬札兒台,1327年(泰定四年)拜陝西行台治書侍御史。

1340年(至元六年)封忠王,死後改封德王。

(18)閽(hūn昏)卒:守門的兵士。

(19)擊踣(bo泊):擊倒。

踣,仆倒。

(20)捽(zuo昨):揪。

(21)東海島夷:指日本人。

(22)鄞(yin銀):鄞縣,屬寧波。

(23)火刀:一種兵器。

(24)控弦引矢:拉弓射箭。

(25)諸蠻:各種少數民族。

蠻,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26)黃屋左纛(dao道):古代帝王所乘的車上以黃繒為裡的車蓋,名黃屋。

帝王車上立在車衡左邊的大旗,名左纛。

(27)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利。

(28)橫磨劍:喻一精一銳善戰的士卒。

《舊五代史·景延廣傳》:「告戎王曰:『……晉朝有十萬口橫磨劍,翁若要戰則早來。

』」

(29)一陰一戒:暗中命令。

槊(shuo朔):長矛。

(30)空一府:一府的人全部出動。

(31)辟易:驚退。

《史記·項羽本紀》:「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張守節《正義》:「言人馬俱驚,開張易舊處,乃至數里。」

(32)血涔涔滴:血不斷流下。

(33)撫髀(bi必):拍著大腿。

(34)王鐵槍:王彥章,字子明,五代梁人。

驍勇有力,持鐵槍,馳騁如飛,軍中號王鐵槍。

(35)丞相:其時左丞相為倒剌沙,右丞相為塔失貼木兒。

(36)格:阻遏。

《史記·梁孝王世家》:「竇太后議格。」

司馬貞《索引》引張晏語:「格,止也。」

(37)槁死:指無為而死。

槁,乾枯。

(38)玄鳥:燕子。

《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毛傳:「玄鳥,□也。」

《爾雅·釋鳥》:「燕燕,烏乙。」

[1]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