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史記·儒林列傳·伏生者》原文及翻譯
【原文】
伏生者,濟南人也。
故為秦博士。
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
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
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
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
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一陽一生,歐一陽一生教千乘倪寬。
倪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
倪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
行常帶經,止息則誦一習一 之。
以試第次,補廷尉史。
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寬。
寬為人一溫一 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書奏,敏於文,口不能發明也。
湯以為長者,數稱譽之。
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倪寬為掾,薦之天子。
天子見問,說之。
張湯死後六年,倪寬位至御史大夫。
九年而以官卒。
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於官,官屬易之,不為盡力。
張生亦為博士。
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後,魯周霸、孔安國,洛一陽一賈嘉,頗能言《尚書》事。
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滋多於是矣。
《史記·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譯文】
伏生,是濟南郡人。
先前做過秦朝博士。
孝文帝時,他想找到能研究《尚書》的人,遍尋天下不得,後聽說伏生會講授,就打算召用他。
當時伏生已年壽九十餘歲,人很老了,不能行走,於是文帝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錯前往伏生處向他學習 。
秦朝焚燒儒書時,伏生把《尚書》藏在牆壁裡。
後來戰亂大起,伏生出走流亡,漢朝平定天下後,他返回尋找所藏的《尚書》,已丟失了幾十篇,只得到二十九篇,於是他就在齊魯一帶教授殘存的《尚書》。
自此學者們都很會講解《尚書》,餚山以東諸位著名學者無不涉獵《尚書》來教授學生了。
伏生教濟南人張生和歐一陽一生,歐一陽一生教千乘人倪寬。
倪寬精通《尚書》之後,憑借經學方面的成績參加郡中選舉,前往博士官門下學習 ,從師於孔安國。
倪寬家貧沒有資財,時常當學生們的廚工,還經常偷偷外持劣反蠓穎謚熬拍耆饋D嚦砩砭尤唬捎諦鄖榍脫繃跡芩炒踴噬現猓樸詰鶻餼婪祝靡怨僭司貿撬揮鋅拿擺曬噬系墓>庸倨詡洌糲碌墓僭鼻腰鈾晃×ΑU派駁繃瞬┤抗佟6乃鎰右慘蜓芯俊渡惺欏繁徽髡你撬⒉荒懿鰲渡惺欏返木濉?BR>
從此以後,魯人周霸、孔安國,洛一陽一人賈嘉,都很會講授《尚書》的內容。
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寫的《尚書》,而孔安國用時下隸書字體把它們重新摹寫講讀,因此就興起了他自己的學術流派。
孔安國得到了《尚書》中失傳的十幾篇,大約自此《尚書》的篇目就增多起來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