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三國誌·魏書·衛臻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也。
父茲,有大節,不應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陳留,茲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
從討董卓,戰於熒一陽一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
會奉詔命,聘貴人於魏,因表留臻參丞相軍事。
追錄臻父舊勳,賜爵關內侯,轉為戶曹掾。
文帝即王位,為散騎常侍。
及踐阼,封安國亭侯。
帝幸廣陵,行中領軍,從。
征東大將軍曾休表得降賊辭:「孫權已在濡須口。」
臻曰:「權恃長一江一 ,未敢抗衡,此必畏怖偽辭耳。」
考核降者,果守將詐所作也。
明帝即位,進封康鄉侯,加侍中。
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關,絕其糧道。」
乃以臻為征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到長安,亮退。
還,復職,加光祿大夫。
是時,帝方隆意於殿捨,臻數切深。
及殿中監擅收蘭台令史,臻奏案之。
詔曰:「殿捨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
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惡其勤事也,誠以所益者小,所墮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類皆如此,懼群司將遂越職,以至陵遲矣。」
幽州刺史毋丘儉上疏曰:「陛下即位已來,未有可書,吳、蜀恃險,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無用之士克定遼東。」
臻曰:「儉所陳皆戰國細術,非王者之事也。
吳頻歲稱兵,寇亂邊境,而猶案甲養士,未果尋致討者,誠以百姓疲勞故也。
且淵生長海表,相承三世,外撫戎夷,內修戰射,而儉欲以偏軍長驅,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儉行,軍遂不利。
後遷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進爵長垣侯,邑千戶,封一子列侯。
(選自《三國誌·魏書》,有刪改)
【譯文】
衛臻,字公振,陳留郡襄邑縣人。
父親衛茲,節操高尚,曾拒絕三公的徵召。
太祖(曹操)初次到陳留郡,衛茲就說:「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這個人埃」曹操也覺得衛茲很奇特,好幾次去他那裡商議大事。
後來衛茲跟隨曹操討伐董卓,戰死在滎一陽一。
太祖(曹操)每次從郡境內路過,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衛茲)。
正值曹操奉詔為獻帝到魏地挑選貴人,他借此上表讓衛臻留下來擔任參丞相軍事。
為追念其父衛茲的功勳,又賜封衛臻為關內侯,轉任戶曹掾。
曹丕即魏王王位後,任命衛臻為散射常侍。
等到當了皇帝,曹丕又封衛臻為安國亭侯。
曹丕要親自去廣陵,讓衛臻做中領軍,陪同前往。
征東大將軍曹休給曹丕送來表章,說得到了吳軍降將的口供,稱「孫權已經來到濡須口」。
衛臻說:「孫權雖然有長一江一 作依靠,卻也不敢和我軍抗衡,這一定是敵軍因害怕而散佈的謠言。」
待詳細審問降將後,才知道果然是吳軍守將製造的謠言。
明帝曹睿即位,衛臻被晉封為康鄉侯,加封為侍中。
諸葛亮進犯天水,衛臻向明帝建議說:「應該派一支奇兵急赴散關,斷絕蜀軍糧道。」
明帝就任命衛臻為征蜀將軍,授予他符節,讓他都督指揮這次軍事行動,剛到長安,諸葛亮就退兵了。
衛臻回到洛一陽一後,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又加封為光祿大夫。
當時,明帝正熱衷於修建宮殿,衛臻多次懇切地規勸。
等到殿中監擅自拘留了蘭台令史,衛臻又把這事報告了明帝。
明帝下詔說:「宮殿蓋不成,我已經收心了,你怎麼又管起這事來了呢?」衛臻上疏說:「古代制定處置越權官員的法規,不是因為厭惡他們辦事太勤勉,確實是因為收益小而損失大埃臣每天觀察這類事情,大多如此。
因此,我恐怕將來各職司會逐漸越職,以至犯了大罪。」
幽州刺史毋丘儉上疏明帝說:「陛下即位以來,沒有做出得以書寫記載的業績。
眼下吳、蜀倚仗地勢險要,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國中閒置的兵力,前去克定遼東。」
衛臻對明帝說:「毋丘儉所說的都是戰國時代使用的瑣屑的計謀,並非成就王業者應該做的大事。
東吳連年舉兵,進犯邊境,而我國仍舊按兵不動,休養將士,沒有最終尋找機會討伐它,實在是因為老百姓疲憊勞累的緣故。
況且遼東的頭領公孫淵從小生長在海上,對遼東的統治已經沿續了三代,他們對外安撫少數民族,對內整修武備一習一 練戰陣,而毋丘儉卻想用一部分軍隊長驅直入,早上到達,晚上就回來,他的想法太狂妄了。」
毋丘儉出兵果然失利。
後來衛臻升任司空,轉任司徒。
正始年間,衛臻晉爵為長垣侯,食邑一千戶,他的一個兒子被賜封為列侯。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