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白居易《池鶴》原文譯文及賞析
池鶴
【唐】白居易
原文: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茲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譯文:
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
低下頭怕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心白色的羽翼消失。
轉眼看到鸕茲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太諂媚。
對風鳴唳想的是什麼,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雲水之間。
賞析:
這是一隻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茲那樣侍奉權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
鶴的鳴聲美。
漢以後,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
本詩借物抒懷,以囚鶴自喻,一個「悵」字,表現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當時詩人被貶一江一 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閒適、傷感的詩漸多 。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
這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
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徵高貴的標誌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
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誌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裡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聖潔的清白。
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願意對世俗妥協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覺鸕茲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轉眼四望,覺得鸕茲毛色污濁,徒有其表而又善於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欠佳,而且善於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一由 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
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一由 ,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才華,將來能鶴唳雲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池鶴(其二) 白居易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帶雪松枝翹膝脛,放花菱片綴毛衣。
低徊且向籠間宿,奮迅終須天外飛。
若問故巢知處在,主人相戀未能歸。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