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麻葉洞天》原文和譯文:(十七日)去上清三里,得麻葉洞。洞在麻葉灣,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麻葉洞天》原文和譯文

課外文言文

《麻葉洞天》原文和譯文

麻葉洞天

(十七日)去上清三里,得麻葉洞。

洞在麻葉灣,西為大嶺,南為洪碧,東為雲一陽一、棗核之支,北則棗核西垂。

大嶺東轉,束澗下流,夾峙如門,而當門一峰,聳石屼突,為將軍嶺;澗搗其西,而棗核之支,西至此荊澗西有石崖南向,環如展翅,東瞰澗中,而大領之支,亦東至此荊回崖之下,亦開一隙,淺不能入。

崖前有小溪,自西而東,經崖前入於大澗。

循小溪至崖之西脅亂石間,水窮於下,竅啟於上,即麻葉洞也。

洞口南向,大僅如斗,在石隙中轉折數級而下。

初覓炬倩導,亦俱以炬應,而無敢導者。

曰:「此中有神龍。」

或曰:「此中有一精一怪。

非有法術者,不能懾服。」

最後以重資覓一人,將脫一衣 入,問余乃儒者,非羽士,復驚而出曰:「予以為大師,故欲隨入,若讀書人,余豈能以身殉耶?」

余乃過前村,寄行李於其家,與顧僕各持束炬入。

時村民之隨至洞口數十人,樵者腰鐮,耕者荷鋤,婦之炊者停爨,織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負載者,接踵而至,皆莫能從。

余兩人乃以足先入,歷級轉竇,遞炬而下,數轉至洞底。

洞稍寬,可以側身矯首,乃始以炬前向。

其東西裂隙,俱無入處,直北有穴,低僅一尺,闊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

乃先以炬入,後蛇伏以進,背磨腰貼,以身後聳,乃度此內洞之一關。

其內裂隙既高,東西亦

橫亙,然亦無入處。

又度第二關,其隘與低與前一轍,進法亦如之。

既入,內層亦橫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東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縱裂而起,上穹下狹,高不見頂。

至此石幻異形,膚理頓換,片竅俱靈。

其西北之峽,漸入漸束,內夾一縫,不能容炬。

轉從東南之峽,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鋪,如澗底潔溜,第乾燥無水,不特免揭厲,且免沾污也。

峽之東南盡處,亂石轟駕,若樓台層疊,由其隙皆可攀躋而上。

其上石竇一縷,直透洞頂,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鉤月,可望而不可摘也。

層石之下,澗底南通,覆石低壓。

高僅尺許;此必前通洞外,澗所從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湧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由層石下,北循澗底入,其隘甚低,與外二關相似。

稍從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轉而東,若度鞍歷嶠。

兩壁石質石色,光瑩欲滴,垂柱倒蓮,紋若鏤雕,形欲飛舞。

東下一級,復值澗底,已轉入隘關之內矣。

於是辟成一衖,闊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幄,澗底坦若周行。

北馳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邊勻整。

其上則蓮花下垂,連絡成幃,結成寶

蓋,四周垂幔,大與榻並;中圓透盤空,上穹為頂,其後西壁,玉柱圓豎,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瑩白,紋皆刻鏤,此衖中第一奇也。

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兩層,澗底由東北去,上洞由西北登。

時余所繼火炬已去其七,恐歸途莫辨,乃由前道數轉而穿二隘關,抵透光處,炬恰盡矣。

穿竅而出,恍若脫胎易世。

洞外守視者,又增數十人,見余輩皆頂額稱異,以為大法術人,且云:「前久候以為必墮異吻,故余輩欲入不敢,欲去不能。

茲安然無恙,非神靈懾服,安能得此!」余各謝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勝耳,煩諸君久佇,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處多隘,其中潔淨乾燥,余所見洞,俱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爾!

麻葉洞天譯文

(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七日,離開上清洞三里,有一個麻葉洞。

洞在麻葉灣,西面是大嶺,南面是洪碧山,東面是雲一陽一山和棗核嶺的支脈,北面則是棗核嶺的西麓。

大嶺向東延伸,兩面高山夾著澗水流下,(高山)對峙像門一樣,而對著門有一座山峰,高聳的大石頭突兀出來,(這就)是將軍嶺;澗水從它的西部奔騰而過,而棗核嶺的支脈,(它的)西端也到這裡為盡頭了。

澗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環轉像鳥展開的翅膀,向東俯看澗中,而大嶺的支脈,東面到這裡也是盡頭了。

環轉的山崖下面,也開了一個縫隙,太淺而不能進入。

山崖前面有一條小溪,從西向東,經過崖前流入大澗中。

沿著小溪到山崖的西部亂石間,在下面水流盡了,在上面開了一個窟窿,就是麻葉洞埃洞口朝南,只有斗大,在

石縫中折轉幾個梯度下去。

開始尋找火炬請嚮導,也都答應提一供火炬,而沒有敢做嚮導的。

說:「這裡面有神龍。」

有的說:「這裡面有妖一精一鬼怪。

若不是有法術的人,不能震住(它們)。」

最後用重金找到一個人,剛要脫一衣 服進去,問我(知道我)是個讀書人,不是道士,又驚恐而出說:「我以為(你是)大師,所以想跟著(你)進去,若是讀書人,我怎麼能以身陪葬呢?」

我就去前面的村莊,把行李存放在他家,與家僕各拿一個火把進洞。

當時村民跟著到洞口的有幾十個人,砍柴的腰別鐮刀,耕地的扛著鋤頭,婦女做飯的不再燒火做飯,織布的扔下織梭,兒童放牧的,路人背著擔著(東西)的,接踵而至,都沒人敢跟隨(我們進洞)。

我們二人就把腳先探進,踏著一級一級的石階入洞,傳遞著火炬下去,轉了很多個彎兒到洞底。

洞稍微寬敞了,可以側身抬頭看了,才開始拿著火把前進。

那洞東面西面的裂縫,都沒有進口,正北有個洞孔,低得只有一尺高,寬也是這樣,然而它的下面很乾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進去,然後像蛇一樣匍匐前進,背部擦著洞壁,腰部貼著地面,身體向後翹起(用力),才度過這個裡洞的第一關。

它那裡面的裂縫已高了,東西也貫通了,然而也沒有進去的地方。

又過了第二關,它的狹窄與低矮和前一關一樣,進入的辦法也同前。

進去之後,(洞壁的)裡層也有橫向裂縫,那西南裂的地方不很深,那東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個凹陷的石洞,猛地又縱向裂開,上高下窄,高不見頂。

到這裡石頭幻化出怪形,紋理(也)頓時改變,(彷彿)每一小塊兒都具有靈性。

那西北的裂谷,漸入漸窄,裡面只是夾著一條石縫了,不能容納下火炬。

(就)轉而去東南的裂谷,仍然下了一個石洞,它的地面平鋪著沙石,像澗底一樣潔淨光滑,只是乾燥沒水,不只是不用提起衣裳,而且避免了弄髒。

裂谷東南的盡頭,亂石高累,像樓台一樣重疊,從它的縫隙都可以攀登而上。

那上面有石孔一線,一直透到洞頂,光線從縫隙中往下照射,像明星彎月,可以遠望而不可以摘取埃疊石的下面,澗底通向南面,覆蓋的石頭壓得很低,僅僅一尺來高;這以前一定通到洞外,是澗水流入的地方,但不知從前為什麼湧流,現在為什麼乾涸了,不可思議埃

從重重疊疊的石台下來,向北沿著澗底進入,那窄的地方非常低,和外面的兩道關相似。

慢慢從它西面攀登上一個石窟,向北轉再向東,就像度過馬鞍形狀的山石,又像越過尖峭的山峰。

兩邊洞壁上的石頭質地色澤,光鮮欲滴,垂下的石乳,倒掛的石蓮,紋理就像雕刻出來的一樣,形狀就像要飛舞起來的樣子。

往東下一個階梯,又是濕潤的地面,已轉入關隘的裡面了。

這裡開闢出一個巷道,寬有兩丈,高有一丈五,覆蓋的石頭平整得就像布幔,澗底平坦得就像大路。

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塊石頭,架置在那裡,像一張床 一樣,邊稜整齊。

它上面則石蓮下垂,連接在一起就像幃幔,結合成一個「寶蓋」,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 一樣;中間渾圓通透,盤空直上,上面隆起為頂,它後面的西壁,潔白的圓柱豎立著,或大或小,形狀不一,而都色澤晶瑩,紋理都像雕刻上的,這是巷中第一奇景埃又向正北半里,洞分為上下兩層,澗底向東北而去,上面的洞可以從西北攀登。

這時我所持的火炬已經燒完十分之七,恐怕回去的路上(沒有火炬)辯識不清(路徑),就從來時的道路轉幾個彎兒,穿過那兩個關隘,到達透光的地方,火炬恰好燒完了。

穿過洞口出來,彷彿像脫胎轉世換了一個世界一樣。

在洞外面守候觀看的人,又增加了幾十個,看見我等(二人)都把手放在額頭上,表示慶幸,稱奇,把我們當成了具有大法術的人,並說:「剛才久等以為(你們)一定落入怪物之口,所以我等想進不敢進,想離離不開。

現在安然無恙,若不是神靈保佑,怎麼能這樣!」我分別答謝他們,說:「我做我想做的事,我探我的勝境罷了,煩勞各位(在這裡)久立,怎麼才能表達我的歉意呢!」然而那洞只是入口的地方多狹隘,那裡面(則)潔淨乾燥,我所見過的洞,(在這一點上)都趕不上(它),不知當地人為什麼害怕進洞到了如此的地步!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