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引嬰投江》原文和譯文
原文有過於一江一 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一江一 中。
嬰兒啼。
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譯文有一個渡一江一 的人,看見有個人正在拉著一個小孩想要把他扔進一江一 裡去。
小孩啼哭起來。
旁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說:「這個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
即使這個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那他的孩子難道就一定擅長游泳嗎?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
哲理(1)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道理): 一是本領的獲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遺傳。
決不能強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是處理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對像不同或事物環境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要隨之改變,因人而異。
三做事不能主觀臆斷。
(2) 啟示:說明對像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將要釀成大錯。
詞解過:經過 方:正在;正要 引:牽;拉 欲:想要 嬰兒:這裡指小孩 故:原因;緣故 善:擅長、善於 豈:難道 遽:就,遂 任:處理 亦:加強語氣 必:一定 悖:荒謬 有...者:有....(什麼樣的)人 雖:即使 此:這 見:看見 之:代詞,代「嬰兒」 以:用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門客編輯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
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不韋是一代名相,任職於戰國末年秦國。
呂不韋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的秦王孫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後來繼位為秦莊襄王后,被任用為丞相。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一交一 賓客。
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
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
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並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
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
他素來善於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
再說秦國猛將如雲,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
還有一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
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
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
等到文章一交一 上來後,五花八門,寫什麼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複。
呂不韋又挑選幾位文章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遴癬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
為了慎重起見,成書後,呂不韋又讓門人修改了幾遍,直到確實感到滿意為止。
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傑作,誇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
例如在相當全書總序的《序意篇》中,對十二世紀的論述也可見一斑:「凡十二世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
為了一精一益求一精一,也是為擴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鹹一陽一的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給千金。
消息傳開後,人們蜂擁前去,包括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在內,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
當然,這不一定就證明《呂氏春秋》字字珠璣,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都敬畏呂不韋的威勢,沒有人願意出頭罷了。
不過,這樣一搞,其轟動效應卻是巨大的,《呂氏春秋》和呂不韋的大名遠播東方諸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書作於戰國時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遺文佚事和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
呂不韋借門客之手撰寫《呂氏春秋》,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