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宋濂《環翠亭記》原文及翻譯
【原文】
臨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聳起,如青芙蕖,鮮靚可愛。
大姓許氏,世居其下。
承平之時,有字仲孚者,嘗承尊公之命,植竹萬竿,而構亭其中。
當積雨初霽,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
浮光閃彩,晶瑩連娟1,撲人衣袂,皆成碧色。
沖融於南北,洋溢乎西東。
莫不紺聯綠涵,無有虧欠。
仲孚嘯歌亭上,儼若經翠水之一陽一而待笙鳳之臨也。
虞文靖公聞而樂之,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塵襟。」
乃以「環翠」題其額。
至正壬辰之亂,烽火相連,亭及萬竹皆毀。
及逢真一人龍飛,六一合 載清。
仲孚挈妻孥自山中歸,既完其闔廬,復構亭以還舊貫,竹之萌櫱亦叢叢然生凹,三年而成林。
州之壽陵與其有連者,鹹詣夫仲孚,舉觴次第為壽。
且歎曰:一江一 右2多名宗右族,昔時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
占幽勝而挹爽塏3,非不美也。
兵興以來,有一僨4而不復者矣;有困心衡慮僅脫於震凌5者矣;有爬梳6不暇遷徙無寧居者矣。
況所謂遊觀之所哉!是亭雖微,可以卜許氏之有後。
足以克負先志,前承後引,蓋未有艾也。
中有陳聞先生者,謂不可無以示後人。
乃同仲孚來詞林,請予為之記。
嗚呼!昔人有題名園記者,言亭榭之興廢,可以占時之盛衰。
余初甚疑之今征於仲孚其言似不誣也向者仲孚出入於兵車蹂踐之間朝兢暮惕雖軀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鑿崇乎書詩。
而於暇日,怡情景物之美,豈無其故哉?蓋帝力如天,撥亂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餘年矣。
觀仲孚熙熙以樂其生,則一江一 右諸郡可知;一江一 右諸郡如斯,則天下之廣又從可知矣。
是則斯亭之重構,非特為仲孚善繼而喜,實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誠可期也。
予雖不文,故樂為天下道之,非止記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麗,嗜學而好修,士大夫翕然8稱之。
【注】1娟:明媚柔美。
2一江一 右:一江一 西。
3爽塏:高爽乾燥。
4僨:毀壞。
5震凌:房屋搖搖欲墜。
6爬梳:整治繁亂而使之有條理。
7褵褷:毛羽初生的樣子。
8翕然:形容言論、行為一致。
【譯文】
臨川縣城的南面有五座山峰,高大聳立,像青青的荷花,鮮艷靚麗可愛。
大姓許氏,世代居住在這山下。
承平的時候,有叫許仲孚,曾經接受他父親的命令,種植了萬棵竹子,還在這中間建造亭子。
每當雨後初晴的時候,早晨的一陽一光微明,空曠澄靜映照襯托,好像青色琉璃瓦的樣子。
水珠閃爍七彩一陽一光,光亮透明明媚柔美,似撲入人的衣衫,衣衫頓時都成碧綠色的了。
水分在四面八方充溢瀰漫、流動。
沒有什麼不被著上青綠色的。
仲孚在亭子里長嘯吟詠,其聲悠遠,彷彿是在翠水岸邊等待著笙鳳的來臨。
虞集聽說了把這當作一件樂事說:「這足夠可以讓山林的清幽靜寂擴大並使世俗的胸襟泯滅。」
於是用「環翠」在匾額上題名。
等到到了正好是壬辰動亂時期,烽火不斷,亭子和竹子被毀滅。
等到天子出現,天下又恢復清明。
仲孚同他的妻子子女從深山中回來,在修好了他的房屋之後,又修築亭子還原舊貌,接著竹子的再生的枝芽也從山凹中茂密叢生了,三年過後就成了一片竹林。
壽陵縣中和許仲孚有姻親的人,都去仲孚那裡,舉杯依次替他祝壽,並且感歎說:「一江一 西有許多名望的家族,從前豪門貴族的宅第到處都是,並且樓房亭台到處都有。
(他們的樓房亭台)佔領風景優美的地方連著高爽乾燥的地方,沒有不優美的。
戰亂以來,有一些(樓房亭台)毀壞卻沒有再修復的了;有費盡心思修築卻只是從搖搖欲墜的破敗中擺脫而已;有的想整理卻又沒有空閒搬遷,無法安居的。
更何況是所說的可以供人遊覽觀光的地方呢!這個亭子雖然小,也可以用來賜予許氏的有關後代。
夠得上承擔祖先的心意,繼承前人的事業為後人引路,這樣做的(功德)是沒有盡頭的。
當中有叫陳聞的人,認為不可以沒有什麼用來給後人看的東西。
於是和仲孚來到詞林,請求我替他們寫一篇記。
嗚呼,從前的人也有題名園記的文章,說亭台樓房的興起與廢棄,可以用來占卜世事的興盛與衰敗。
我一開始很懷疑這種說法,現在在仲孚這裡得到了證明,那些人的話好像不是無中生有的。
從前仲孚在戰亂中出生入死,從早到晚都戰戰兢兢、相當警惕,即使是性命都不能保全。
現在能夠安心於耕種務農,尊崇於詩書。
在有空閒的日子,怡情於景物的美好中,難道是沒有它的原因嗎?大概因為皇帝威力如天,消除混亂局面使天下恢復正常的秩序,天下達到太平已經有十多年了。
看仲孚安樂地享受生活,這是一江一 西各個郡縣可以瞭解到的;一江一 西的各個郡縣都像這樣,那麼天下的廣大地區又能從中瞭解了。
這樣那麼這個亭子的重新修建,不知是因為仲孚善於繼承而歡喜,實在可以用來預知世道趨向太平,像三代一樣和平昌盛,的確可以期待的。
我雖然不善於寫文章,還是特意替天下人說這件事情,不只是記載一件事情罷了。
仲孚名仲麗,非常喜歡學習 並且有很好的修養,士大夫認為他言論、行為一致而稱讚他。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