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及翻譯:陳丞相平者,一陽一武戶牖鄉人也。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課外文言文》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

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文及翻譯

史記

陳丞相平者,一陽一武戶牖鄉人也。

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

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

平為人長美色。

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

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

有叔如此,不如無有。」

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

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

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

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

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

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

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

卒與女。

為平貧,乃假貸幣以聘,予酒肉之資以內婦。

負誡其孫曰:「毋以貧故,事人不謹。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張氏女,繼用益饒,游道日廣。

裡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於臨濟。

陳平固已前謝其兄伯,從少年往事魏王咎於臨濟。

魏王以為太僕。

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久之,項羽略地至河上,陳平往歸之,從入破秦,賜平爵卿。

項羽之東王彭城也,漢王還定三秦而東,殷王反楚。

項羽乃以平為信武君,將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擊降殷王而還。

項王使項悍拜平為都尉,賜金二十溢。

居無何,漢王攻下殷。

項王怒,將誅定殷者將吏。

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

渡河,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平。

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船人知其無有,乃止。

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

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受平謁,入見平。

平等七人俱進,賜食。

王曰:「罷,就捨矣。」

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

於是漢王與語而說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

曰:「為都尉。」

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

諸將盡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遂與東伐項王。

至彭城,為楚所敗。

引而還,收散兵至滎一陽一,以平為亞將,屬於韓王信,軍廣武。

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

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平,反覆亂臣也,原王察之。」

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

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

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

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

誠臣計畫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

漢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

諸將乃不敢復言。

其後,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於滎一陽一城。

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一陽一以西以和。

項王不聽。

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一恥者亦多歸漢。

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

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

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

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

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

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

漢王為太牢具,舉進。

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

楚使歸,具以報項王。

項王果大疑亞父。

亞父欲急攻下滎一陽一城,項王不信,不肯聽。

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陳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滎一陽一城東門,楚因擊之,陳平乃與漢王從城西門夜出去。

遂入關,收散兵復東。

其明年,淮一陰一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

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

漢王亦悟,乃厚遇齊使,使張子房卒立信為齊王。

封平以戶牖鄉。

用其奇計策,卒滅楚。

常以護軍中尉從定燕王臧荼。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

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阬豎子耳。」

高帝默然。

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雲何?」

上具告之。

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

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

曰:「不知。」

陳平曰:「陛下一精一兵孰與楚?」

上曰:「不能過。」

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一精一,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

上曰:「為之柰何?」

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

南方有雲夢,陛下弟出偽游雲夢,會諸侯於陳。

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

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

上因隨以行。

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

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遂會諸侯於陳,盡定楚地。

還至雒一陽一,赦信以為淮一陰一侯,而與功臣剖符定封。

於是與平剖符,世世勿絕,為戶牖侯。

平辭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謀計,戰勝剋敵,非功而何?」

平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

上曰;「若子可謂不背本矣。」

乃復賞魏無知。

其明年,以護軍中尉從攻反者韓王信於代。

卒至平城,為匈一奴一所圍,七日不得食。

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

高帝既出,其計必,世莫得聞。

高帝南過曲逆,上其城,望見其屋室甚大,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一陽一與是耳。」

顧問御史曰:「曲逆戶口幾何?」

對曰:「始秦時三萬餘戶,間者兵數起,多亡匿,今見五千戶。」

於是乃詔御史,更以陳平為曲逆侯,盡食之,除前所食戶牖。

其後常以護軍中尉從攻陳豨及黥布。

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

奇計或頗祕,世莫能聞也。

高帝從破布軍還,病創,徐行至長安。

燕王盧綰反,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攻之。

既行,人有短惡噲者。

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

用陳平謀而召絳侯周勃受詔床 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後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

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

噲受詔,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而令絳侯勃代將,將兵定燕反縣。

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太后及呂嬃讒怒,乃馳傳先去。

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於滎一陽一。

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

呂太后哀之,曰:「君勞,出休矣。」

平畏讒之就,因固請得宿衛中。

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

是後呂嬃讒乃不得行。

樊噲至,則赦復爵邑。

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卒,以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王陵者,故沛人,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

陵少文,任氣,好直言。

及高祖起沛,入至鹹一陽一,陵亦自聚一黨一 數千人,居南一陽一,不肯從沛公。

及漢王之還攻項籍,陵乃以兵屬漢。

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

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劍而死。

項王怒,烹陵母。

陵卒從漢王定天下。

以善雍齒,雍齒,高帝之仇,而陵本無意從高帝,以故晚封,為安國侯。

安國侯既為右丞相,二歲,孝惠帝崩。

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曰:「不可。」

問陳平,陳平曰:「可。」

呂太后怒,乃詳遷陵為帝太傅,實不用陵。

陵怒,謝疾免,杜門竟不朝請,七年而卒。

陵之免丞相,呂太后乃徙平為右丞相,以辟一陽一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左丞相不治,常給事於中。

食其亦沛人。

漢王之敗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呂後為質,食其以舍人侍呂後。

其後從破項籍為侯,幸於呂太后。

及為相,居中,百官皆因決事。

呂嬃常以前陳平為高帝謀執樊噲,數讒曰:「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

陳平聞,日益甚。

呂太后聞之,私獨喜。

面質呂嬃於陳平曰:「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如耳。

無畏呂嬃之讒也。」

呂太后立諸呂為王,陳平偽聽之。

及呂太后崩,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本謀也。

審食其免相。

孝文帝立,以為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陳平欲讓勃尊位,乃謝玻孝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

平曰:「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平。

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

原以右丞相讓勃。」

於是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

賜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戶。

居頃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一習一 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

勃謝曰:「不知。」

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

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謂誰?」

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一陰一陽一,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孝文帝乃稱善。

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彊對邪?」

於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

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卒,謚為獻侯。

子共侯買代侯。

二年卒,子簡侯恢代侯。

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

二十三年,何坐略人一妻 ,棄市,國除。

始陳平曰:「我多一陰一謀,是道家之所禁。

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一陰一禍也。」

然其後曾孫陳掌以衛氏親貴戚,原得續封陳氏,然終不得。

太史公曰: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

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矣。

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

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

及呂後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曲逆窮巷,門多長者。

宰肉先均,佐喪後罷。

魏楚更用,腹心難假。

棄印封金,刺船露裸。

間行歸漢,委質麾下。

滎一陽一計全,平城圍解。

推陵讓勃,裒多益寡。

應變合權,克定宗社。

【譯文】

陳丞相陳平,一陽一武縣戶牖鄉人。

年輕時家中貧窮,喜歡讀書,有田地三十畝,僅同哥哥陳伯住在一起。

陳伯平常在家種地,聽任陳平出外求學。

陳平長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有人對陳平說:「你家裡那麼窮,吃了什麼長得這麼魁梧?」

陳平的嫂子惱恨陳平不看顧家庭,不從事勞動生產,說:「也不過吃糠咽菜罷了,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

陳伯聽到這些話,趕走了他的妻子並休棄了她。

等到陳平長大成一人 該娶媳婦了,富有的人家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他,娶窮人家的媳婦陳平又感到羞恥。

過了好長時間,戶牖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沒有人再敢娶她。

陳平卻想娶她。

鄉鎮中有人辦喪事,陳平因為家貧,就去幫忙料理喪事,靠著早去晚歸多得些報酬以貼補家用。

張負在喪家見到他,相中了這個高大魁梧的陳平;陳平也因為這個緣故,很晚才離開喪家。

一次,張負跟著陳平到了陳家,陳家意在靠近外城城牆的偏僻小巷子裡,拿一領破席就當門了,但門外卻有很多貴人留下的車輪印跡。

張負回家後,對他的兒子張仲說:「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

張仲說:「陳平又窮又不從事生產勞動,全縣的人都恥笑他的所作所為,為什麼偏把女兒嫁給他?」

張負說:「哪有儀表堂堂像陳平這樣的人會長久貧寒卑賤呢?」

終於將孫女嫁給了陳平。

因為陳平窮,張家就借錢給他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

張負告誡他的孫女說:「不要因為陳家窮的緣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

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

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一交一 游也越來越廣。

陳平所居的庫上裡祭祀土地神,陳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勻。

父老鄉親們說:「好,陳家孩子真會做分割祭肉的人!」陳平說:「唉,假使讓我陳平主宰天下,也會像這次分肉一樣呢?

陳勝起兵後在陳縣稱王,派周市平定了魏國地區,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在臨濟一交一 戰。

在這以前陳平本已辭別他的哥哥陳伯,隨一些年輕人去臨濟到魏王咎手下做事。

魏王任命他為太僕。

陳平向魏王進言,魏王不聽,有的人又說他的壞話,陳平只好逃離而去。

過了多時,項羽攻佔土地到黃河邊上,陳平前往投奔項羽,跟隨項羽入關攻破秦國,項羽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

項羽東歸,在彭城稱王,漢王回軍平定三秦向東進軍,殷王反叛楚國。

項羽於是封陳平為信武君,讓他率領魏王咎留在楚國的部下前往,擊敗並降服了殷王而凱旋。

項王派項悍任命陳平為尉,賞給他黃金二十鎰。

過了不久,漢王又攻下殷地。

項王大怒,準備殺掉前次平定殷地的將領吏。

陳平害怕被殺,便封好項王賞給他的黃金和官印,派人送還項王,自己單身拿著寶劍抄小路逃走。

陳平橫渡黃河,船夫見他一個美男子單身獨行,懷疑他是逃亡的將領,腰中定當藏有金玉寶器,就盯著陳平,打算殺掉他。

陳平很害怕,就解開衣服赤身露體地幫助船夫撐船。

船夫知道他身上一無所有,才沒有下手。

陳平於是到修武投降漢軍,通過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他進去。

此時萬石君石奮做漢王的中涓,接過陳平的名貼,引陳平進見漢王。

陳平等七個人都進去了,漢王賜給他們飲食。

漢王說:「吃完後,到客舍去休息吧。」

陳平說:「我有要事前來,所說的話不能拖過今日。」

於是漢王就跟他一交一 談並喜歡他。

漢王問:「你在楚軍時擔任什麼官職?」

陳平說:「做都尉。」

漢王當天就任命陳平為都尉,讓他做參乘,主管護軍一職的工作。

眾將都喧嘩起來,說:「大王日前剛得到楚國的一個逃兵,還不知道他本領的高低,就跟他同乘一輛車子,並且反讓他監督我們這些老將!」漢王聽到這些議論,更加一寵一 幸陳平。

漢王於是帶著陳平往東討伐項王。

到了彭城,被楚軍打敗。

漢王領兵返回,一路上收集散兵到達滎一陽一,任命陳平為副將,隸屬於韓王信,駐紮在廣武。

周勃、灌嬰等都詆毀陳平說:「陳平雖然是個美男子,只不過像帽子上的美玉罷了,他的內裡未必有真東西。

我們聽說陳平在家時,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裡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來歸附楚王;歸附楚王不相合,又逃來歸降漢王。

現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任命他為護軍。

我們聽說陳平接受了將領們的錢財,錢給得多的就得到好處,錢給得少的就遭遇壞的處境。

陳平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作亂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漢王懷疑起陳平來,召來魏無知責問他。

魏無知說:「我所說的是才能,陛下所問的是品行。

現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樣的品行,但對勝負的命運沒有好處,陛下哪有閒暇使用這樣的人呢?楚漢對峙,我推薦善出奇謀的人,只關心他的計謀是否確實能夠有利國家罷了。

至於私通嫂嫂、接受錢財,又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漢王召來陳平責問道:「先生在魏王那裡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裡做事而又半道離開。

如今又來跟從我,講信用的人原來是這樣三心二意嗎?」

陳平說:「我在魏王那裡做事,魏王不能採用我的建議,所以我離開他到項王那裡做事。

項王不能夠信任人,他所信任、一寵一 愛的,不是那些項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這才離開楚王。

聽說漢王能夠用人,所以來歸附大王。

我空身而來,不接受錢財便沒有辦事的費用。

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採納的,希望大王採用;假若沒有值得採用的,錢財都還在,請允許我封好送回官府,並請求辭職回家。」

漢王於是向陳平道歉,豐厚地賞賜了他,任命他為護軍中尉,監督全體將領。

將領們才不也再說什麼了。

後來楚軍加緊進攻,切斷了漢軍的甬道,把漢王圍困在滎一陽一城。

過了好一段時間,漢王為這種困境而憂慮,請求割讓滎一陽一以西的地區來講和。

項王不同意。

漢王對陳平說:「天下如此紛亂,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

陳平說:「項王為人謙恭有禮,對人愛護,具有清廉節操、喜歡禮儀的士人多歸附他。

到了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卻又吝嗇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願歸附他。

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禮儀,具有清廉節操的士人不來歸附;但是大王能夠捨得給人爵位、食邑,那些圓滑沒有骨氣、好利無一恥之徒又多歸附漢王。

如果你們各方誰能去掉雙方的短處,採取你們雙方的長處,那麼只要招一招手,天下就能安定了。

但是大王愛隨意侮辱人,不能羅致到具有清廉節操的士人。

不過楚軍方面有著可以擾亂的地方,項王那裡剛直的臣子像亞父范增、鍾離味、龍且(jū,居)、周殷之輩,不過幾個人罷了。

大王如果能捨得拿出幾萬斤黃金,施行反間的計謀,離間楚國的君臣,讓他們互生懷疑之心,項王為人猜忌多疑,聽信讒言,他們內部定會互相殘殺。

漢軍可趁機發兵攻打他們,擊敗楚軍是一定的。」

漢王認為陳平說得對,於是拿出黃金四萬斤給陳平,聽憑他使用,不過問他的支出情況。

陳平用了很多黃金在楚軍中進行離間活動,在眾將中揚言鍾離味等人作為項王的將領,功勞很多,但始終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打算跟漢王聯合起來,消滅項王,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為王。

項羽果然猜疑起來,不再信任鍾離昧等人。

項王已經懷疑上鍾離昧等人以後,派遣使者到漢軍那裡打探。

漢王備下豐盛的酒宴,命人端進。

見到楚王的使者,漢王就佯裝吃驚地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讓人把酒餚端走,換上粗劣的飯菜端給楚王的使者。

楚王使者回去以後,把這些情況稟告給項王。

項王果然大大地懷疑起亞父。

范增想急速攻下滎一陽一城,項王不信任他,不肯聽從。

范增聞知項王在懷疑自己,就生氣地說:「天下的大事基本定局了,君王自己幹吧!我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他回鄉還沒有到達彭城,就因背上毒瘡發作而死。

陳平於是夜裡讓兩千名婦女出滎一陽一城東門,楚軍便發動攻擊,陳平就與漢王從滎一陽一西門出城逃離。

漢王隨即進入關中,收集敗散的士兵再次東進。

第二年,淮一陰一侯韓信打敗了齊國,自立為齊王,派使者把這件事稟報給漢王。

漢王大怒,斥罵韓信。

陳平暗暗地踩漢王的腳,漢王也有所悟,於是優厚地款待齊王使者,並派張子房立即封韓信為齊王。

漢王把戶牖鄉封給陳平。

漢王採用陳平的奇計妙策,最終滅掉楚國。

陳平曾經以護軍中尉的身份跟隨漢王平定了燕王臧荼。

前201年(漢六年),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

高帝問詢將領們,將領們說:「趕緊發兵活埋這小子。」

高帝默默不語。

高帝問陳平,陳平一再推辭,反問道:「各位將領說些什麼?」

皇上把各位將領的話都告訴了陳平。

陳平問:「有人上書說韓信謀反,有知道這件事的外人嗎?」

皇上說:「沒有。」

陳平問:「韓信本人知道這情況嗎?」

皇上說:「不知道。」

陳平說:「陛下的一精一銳部隊跟楚國比哪個強?」

皇上說:「不能超過它。」

陳平問:「陛下的將領中用兵有能超過韓信的嗎?」

皇上說:「沒有誰趕得上他。」

陳平說:「如今陛下的軍隊不如楚國一精一銳,將領的才幹又趕不上韓信,卻要發兵攻打他,這是促使他同我們作戰,我私下裡為陛下的安危而擔憂。」

皇上說:「那該怎麼辦呢?」

陳平說:「古時天子巡察各地,會見諸侯。

南方有個雲夢澤,陛下只是假裝出遊雲夢,在陳縣會見諸侯。

陳縣在楚國的西部邊界,韓信聽到天子懷著善意出遊,看那情勢定然無事,因而到郊外迎接拜見陛下。

拜見時,陛下趁機將他拿下,這只不過是一個力士就能辦到的事。」

高帝覺得他的主意不錯,於是派出使者告知各諸侯到陳縣會面,說「我即將南遊雲夢」。

皇上便隨即出發。

此行尚未到達陳縣,楚王韓信果然在郊外的路上迎接。

高帝預先準備好武士,見韓信來了,立即將他拿下捆一綁起來,裝在副車中。

韓信喊道:「天下已經平定了,我本來該當烹殺了!」高帝回過頭對韓信說:「你別出聲喊叫了!你謀反,已經很明顯了!」武士把韓信兩手反綁在後。

高帝於是在陳縣會見了諸侯,全部平定了楚地。

高帝回到洛一陽一,赦免了韓信,降封他為淮一陰一侯,又與有功之臣剖符確定封賞。

當時與陳平剖符,世代相傳而不斷絕,封為戶牖侯。

陳平辭謝說:「這不是我的功勞。」

皇上說:「我採用了先生的計謀,克敵制勝,這不是功勞是什麼呢?」

陳平說:「不是魏無知,我怎麼能入朝為官呢?」

皇上說:「像先生您這樣可以說是不忘本了。」

於是又賞賜了魏無知。

第二年,陳平以護軍中尉的身份跟從高帝在代地攻打謀反的韓王信。

匆忙行軍到了平城,被匈一奴一圍困,七天吃不上飯。

高帝採用了陳平的妙計,派人到單于的閼(yān,淹)氏(zhī,之)那裡去疏通,才得以解圍。

高帝脫身以後,陳平的計策始終秘而不宣,世間沒人得知內情。

高帝南歸經過曲逆,登上城樓,望見縣城的房屋很大,說道:「這個縣好壯觀!我行遍天下,只見到洛一陽一和這個縣是這樣。」

回頭問御史說:「曲逆的戶口有多少?」

御史回答說:「當初秦朝時有三萬多,中間連年戰亂,很多人逃亡藏匿,如今現存五千。」

當時高帝便命令御史,改封陳平為曲逆侯,盡享全縣各戶的賦稅收入,取消以前所封的戶牖鄉。

此後陳平曾以護軍中尉的身份跟從高帝征討陳豨和黥布。

他一共出過六次奇計,每次都增加了封邑,一共增封了六次。

奇計有的頗為隱秘,世間無人得知。

高帝隨擊敗黥市的軍隊回來,因受創傷而患病,緩緩地行至長安。

燕王盧綰反叛,皇上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兵征討他。

啟程後,有人說樊噲的壞話。

高帝發怒說:「樊噲見我病了,便盼望我死。」

便採用陳平的計謀,召絳侯周勃在病榻前受命,說道:「陳平速駕站車馬載著周勃代替樊噲領兵,陳平到了軍中立即斬下樊噲的頭!」二人接受了詔命,駕驛站車馬急行,還沒有到達軍中,邊走邊商議說:「樊噲是高帝的老朋友了,功勞很多,而且又是呂後妹妹呂嬃(xū,胥)的丈夫,與高帝有親戚關係並且顯貴,高帝因為一時憤怒的緣故想殺他,只怕將來要後悔。

我們寧可把他囚禁起來一交一 與皇上,由皇上自己處決他。」

他們沒有到軍營中,便堆土築壇,用符節召來樊噲。

樊噲接受詔令,立即被反綁起來裝上囚車,由驛站送往長安,使命絳侯勃替樊噲為將,率兵閏定燕地反叛的各縣。

陳平在返回時聽說高帝去世,他恐怕呂嬃進讒言、呂後聽信讒言發怒,便急駕驛站車馬先行。

路上遇到使者詔令陳平和灌嬰駐守滎一陽一。

陳平接受詔命,馬上又驅車趕到宮廷,哭得非常哀痛,趁機在高帝靈堂內向呂後稟奏處理樊噲一事的經過。

呂太后哀憐陳平,說道:「您辛苦了,出去好好休息吧。」

陳平害怕讒言加於自身,於是堅決請求留宿宮中,擔任警衛。

呂太后於是任命他做郎中令,說道:「請好好輔佐教導孝惠皇帝。」

此後呂嬃的讒言才不起作用。

樊噲被押到長安,便被赦免並恢復了原來的爵位和封邑。

前189年(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去世,任命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王陵,原為沛縣人,當初是縣裡的豪紳,高祖在卑微時,像對待兄長那樣侍奉王陵。

王陵缺乏文化素養,愛意氣用事,喜歡直言。

到了高祖在沛縣起兵,進入關中抵達鹹一陽一時,王陵也自己聚集一黨一 羽幾千人,駐在南一陽一,不肯跟從沛公。

等到漢王回軍進攻項籍時,王陵才率兵歸屬漢王。

項羽拿到王陵的母親安置在軍營中,王陵的使者到來時,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朝東坐著,想以此招降王陵。

王陵的母親私下送走使者時說哭著說:「請替我告訴王陵,要小心地侍奉漢王。

漢王是個寬厚的長者,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三心二意。

我以一死來給你送行吧。」

說罷即拔劍自刎而死。

項王發怒,燒煮了王陵的母親。

王陵終於跟從漢王平定天下。

王陵跟雍齒關係不錯,雍齒是高帝的仇人,王陵又原本無意跟從高帝,由於這些緣故受封較晚,被封為安國侯。

安國侯做了右丞相,兩年後,孝惠帝去世。

呂太后想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詢問王陵,王陵說:「不行。」

又問陳平,陳平說:「可以。」

呂太后發怒,於是假意提升王陵為皇帝的太傅,實際上不重用王陵。

王陵發怒,稱病辭職。

閉門不出,始終不朝見皇帝,七年後去世。

王陵被免除丞相職務後,呂太后就調任陳平為右丞相,任命辟一陽一侯審食(yi,義)(jī,基)為左丞相。

左丞相不設辦公的處所,常在宮中處理政務。

審食也是沛縣人。

漢王在彭城以西被擊敗時,楚軍抓走漢王的父親和呂後作為人質,食其以家臣的身份侍奉呂後。

他後來跟隨漢軍打敗項羽被封為侯,受到呂太后的一寵一 幸。

等到他做了左丞相,住在宮中,百官都得通過他才能決斷事情。

呂嬃常因從前陳平為高帝出謀劃策捉拿樊噲,多次進讒言說:「陳平當丞相不理政務,每天飲美酒,玩弄婦女。」

陳平聽到後,飲酒作樂日益加劇。

呂太后聞知此事,暗自高興。

她當著呂嬃的面對陳平說:「俗語說『小孩和婦女的話不可信』,就看你對我怎麼樣了。

不要怕呂嬃說你的壞話。」

呂太后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陳平假裝順從這件事。

等到呂太后去世,陳平跟太尉周勃合謀,終於誅滅了呂氏宗族,擁立孝文皇帝即位,此事陳平是主要策劃者。

審食其被免去左丞相一職。

孝文帝即位後,認為太尉周勃親自率兵誅滅呂氏宗族,功勞多;陳平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讓給周勃,於是托病引退。

孝文帝剛剛即位,覺得陳平病得奇怪,就去探問他。

陳平說:「高祖時期,周勃的功勞不如我陳平。

到誅滅呂氏宗族時,我的功勞也就不如周勃了。

我願把右丞相的職位讓給周勃。」

於是孝文帝就任命絳侯周勃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陳平調職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

賞賜陳平黃金千金,加封食邑三千戶。

過了一段時間,孝文皇帝已經漸漸明瞭熟悉國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見時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謝罪說:「不知道。」

孝文皇帝又問:「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急得汗流浹背,慚愧自己不能回答。

於是皇上又問左丞相陳平。

陳平說:「有主管的人。」

皇上說:「主管的人又是誰?」

陳平說:「陛下若問判決案件的情況,可詢問廷尉;問錢糧收支的情況,可詢問治粟內史。」

皇上說:「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麼您所主管的是些什麼事呢?」

陳平謝罪說:「為臣誠惶誠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強擔任宰相的職位。

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一陰一陽一,順應四時,對下養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愛護一團一 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

孝文帝於是稱讚他回答得好。

右丞相周勃大為慚愧,退朝後埋怨陳平說:「您怎麼不在平時教我對答這些話!」陳平笑著說:「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職責嗎?陛下如若問起長安城中盜賊的數目,您也要勉強湊數來對答嗎?」

這時絳侯周勃自知自己的才能比陳平差遠了。

過了一會時間絳侯周勃托病請求免去右丞相的職務,陳平獨自擔任整個丞相的職務。

前178年(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去世,謚號為獻侯。

他的兒子恭侯陳買接替侯位。

陳買為侯二年去世,他的兒子簡侯陳恢接替侯位。

陳恢為侯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兒子陳何接替侯位。

陳何為侯二十三年時,犯了搶佔他人一妻 子的罪,處以死刑,封國被廢除。

當初陳平曾經說過:「我經常使用詭秘的計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

我的後代如果被廢黜,也就止住了,終歸不能再興起,因為我暗中積下了很多禍因。」

此後陳平的曾孫陳掌靠著是衛家親戚的關係,希望能夠接續陳家原來的封號,但終究未能實現。

太史公說:陳丞相陳平年輕的時候,原本喜歡黃帝、老子的學說。

當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時候,他的志向本來已經很遠大了。

他彷徨於楚魏之間,最終歸附高帝。

他常常想出妙計,解救紛繁的危難,消除國家的禍患。

到了呂後執政時期,諸事多有變故,但陳平意能自免於禍,安定漢室,保持榮耀的名望終身,被稱為賢相,難道不是善始善終嗎!假若沒有才智和謀略,誰能做到這一步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課外文言文
四國為一(原文、譯文與賞析)文信侯欲攻趙(原文與譯文)宋及楚平(原文與譯文)濮陽人呂不韋(翻譯與賞析)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與譯文)猩猩嗜酒(原文、譯文、賞析)晉靈公不君(原文、譯文、評點)景公矜冠裳游(原文與譯文)游龍門記【原文、譯文與點評】秦攻宜陽(原文、譯文、欣賞)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夜渡兩關記【原文、譯文】《呂氏春秋》寓言四則《虎與刺蝟》的譯文與賞析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原文與譯文)駒支不屈於晉(原文、譯文、鑒賞)《晏子僕御》原文及譯文趙文子冠(原文、譯文、鑒賞)裴佶姑父外廉內貪(原文及譯文)李林甫口蜜腹劍(原文及譯文)秦檜專橫跋扈(原文及譯文)治國必先富民(原文及譯文)治國猶栽樹(原文及譯文)陸贄論審察群情(原文及譯文)齊威王行賞罰(原文及譯文)治國不私故人(原文及譯文)孟子對滕文公(原文及譯文)晏子論「社鼠」(原文及譯文)唐太宗"五事"治天下(原文及譯文)用心不倦(原文及譯文)魏徵論隋煬帝(原文及譯文)創業與守成(原文及譯文)子奇治縣(原文及譯文)石柔《絕句》註釋翻譯賞析能言之鴨 譯文【陸龜蒙故事】豁然堂記(原文、譯文、點評)於令儀贈盜譯文孟嘗君聘於楚譯文鄭鄙人學蓋 譯文《醉翁談錄》節選翻譯未嘗一遇翻譯商湯見伊尹翻譯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翻譯《三戒》原文和翻譯《畫龍點睛》翻譯《陳諫議教子》翻譯《顏回好學》翻譯《呂蒙正不為物累》翻譯《吳宮遺事》翻譯《蕭穎士傲物自侮》翻譯《顧榮施炙》的全文翻譯渡者之言古文+翻譯+賞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翻譯《範式守信》翻譯《景清借書》譯文《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和譯文宋文帝幸舊宮(註釋及譯文)山魅漆鏡(註釋及譯文)王僧虔重子侄(註釋及譯文)王僧虔誡子(註釋及譯文)陳暄嗜酒如命(註釋及譯文)陶淵明酒趣(註釋及譯文)《蘇亮傳》原文、譯文與評點《伍子胥出亡》原文與譯文楚絕齊齊舉兵伐楚(原文與譯文)謀略與雄辯寶典:戰國策精華全解析《論語》100則精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題解·註釋·譯文)江南逢李龜年(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夜喜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畔獨步尋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雪(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尋隱者不遇(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楓橋夜泊(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漁歌子(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寒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滁州西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塞下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子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枝詞(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烏衣巷(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望洞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浪淘沙(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憶江南(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憫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江南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山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清明(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夕(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樂游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商山早行(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元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泊船瓜洲(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梅花(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惠崇《春江曉景》(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西林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夏日絕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示兒(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小池(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四時田園雜興(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春日(題解·註釋·今譯·賞析)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題臨安邸(題解·註釋·今譯·賞析)遊園不值(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墨梅(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石灰吟(題解·註釋·今譯·賞析)朝天子·詠喇叭(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竹石(題解·註釋·今譯·賞析)己亥雜詩(題解·註釋·今譯·賞析)羊耽妻辛氏(原文·註釋·譯文)傅永(原文·註釋·譯文)郅都(原文·註釋·譯文)李姬(原文·註釋·譯文)司空圖(原文·註釋·譯文)張淳(原文·註釋·譯文)蘇綽(原文·註釋·譯文)陳軫(原文·註釋·譯文)范滂(原文·註釋·譯文)劉凝之(原文·註釋·譯文)虞延(原文·註釋·譯文)劉贊(原文·註釋·譯文)薛奎(原文·註釋·譯文)況鍾(原文·註釋·譯文)雷州盜記(原文·註釋·譯文)蘇瓊(原文·註釋·譯文)鮑勳(原文·註釋·譯文)竇固(原文·註釋·譯文)杜詩(原文·註釋·譯文)疏廣(原文·註釋·譯文)唐震(原文·註釋·譯文)曹彰傳(原文·註釋·譯文)趙普(原文·註釋·譯文)《與孫以寧書》譯文《仲兄字文甫說》譯文崔塗《除夜有懷》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張喬《書邊事》原文、譯文及鑒賞朱熹《百丈山記》原文和譯文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蘇軾《游蘭溪》原文、註釋、翻譯《記游松風亭》原文與譯文《卻至》譯文《游玉華山記》譯文《小洋》譯文《恆山記》譯文《子瞻和陶淵明詩引》譯文馬戴《楚江懷古》詩詞鑒賞《張復齋傳》譯文《馬伶傳》譯文《金聖歎先生傳》譯文《郝逢傳》譯文《鄭孝子傳》譯文《陸羽傳》譯文《王猛論》譯文《謝翱傳》譯文《潘半巖小傳》譯文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原文、譯文、鑒賞《世無良貓》原文、註釋、翻譯、寓意《論民本》原文及譯文《記與歐公言》原文、譯文及賞析馬戴《灞上秋居》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翻譯、鑒賞《山坡羊·驪山懷古》原文及翻譯曹操《蒿里行》原文、註釋、翻譯及賞析李商隱《北青蘿》原文、譯文及賞析《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譯李商隱《涼思》原文、譯文及鑒賞《公鼐傳》譯文徐霞客《游雁蕩山日記》全文閱讀及翻譯《錢塘江夜潮》文言文翻譯李商隱《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獄中與諸甥侄書《逍遙游》課本未選部分原文及譯文滕王閣序》及其翻譯、欣賞和典故王維《渭城曲》原文、譯文、鑒賞袁中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翻譯袁宏道《游高梁橋記》原文及譯文李商隱《蟬》原文、譯文、鑒賞《田子為相》導讀與翻譯溫庭筠《夢江南》原文及翻譯《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及譯文張藉《沒蕃故人》原文、譯文、賞析李白《靜夜思》原文、譯文、註釋、鑒賞劉禹錫《蜀先主廟》原文、譯文、賞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譯文、鑒賞《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譯文、註釋及賞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譯文、賞析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原文和譯文《義田記》原文、註釋、譯文及賞析《唐子畏墓誌銘》原文、註釋、譯文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原文、譯文及賞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原文、譯文及賞析《河中石獸》原文註釋及翻譯《揚州郭貓兒》原文和翻譯《河中石獸》原文和譯文及點評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原文、譯文及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韻譯、賞析錢起《送僧歸日本》原文、註釋、譯文劉長卿《新年作》原文和譯文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和譯文陳毅《梅嶺三章》原文及翻譯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1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原文和譯文菜根譚全文翻譯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詩詞鑒賞《郢人》原文和譯文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鑒賞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原文、譯文及鑒賞宋祁《玉樓春》原文及翻譯《清平樂·六盤山》原文譯文及賞析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原文譯文及詩歌鑒賞李白《越中覽古》原文、譯文、賞析《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孟浩然《早寒有懷》原文、譯文、賞析李漁《芙蕖》原文及翻譯韓愈《答李翊書》原文和譯文《趙南星傳》譯文《皇甫真傳》譯文《治學》譯文《與韓荊州書》譯文《閻慶傳》譯文《胡質傳》譯文張大復《別水仙花說》原文及翻譯元史《張思明》翻譯(含原文)《趙儼傳》原文及翻譯《杭大宗逸事傳》譯文柳中庸《聽箏》原文及翻譯《〈黃子厚詩〉序》譯文《鄭元璹傳》譯文《顏氏家訓·治家篇》譯文《草橋》譯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