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宋史·趙抃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趙抃,衢州西安人。
翰林學士曾公亮未之識,薦為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
謂:「小人雖小過,當力遏而絕之;君子不幸詿誤,當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
知益州。
蜀地遠民弱,吏肆為不法。
抃以身帥之,蜀風為變。
窮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識使者,抃行部無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知虔州。
虔素難治,抃召戒諸縣令,使人自為治。
令皆喜,爭盡力,獄以屢空。
嶺外仕者死,多無以為歸,抃造舟百艘,移告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歸者,皆於我乎出。」
於是至者相繼,悉授以舟,並給其道裡費。
召為度支副使,進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
初,有詔募義勇,過期不能辦,官吏當坐者八百餘人。
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頻歲豐,請寬其罪,以俟農隙。」
坐者獲免,而募亦隨足。
知成都。
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
及是,復有此獄,皆謂不免。
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
刑首惡而釋餘人,蜀民大悅。
神宗立,召知諫院。
故事,近臣還自成都者,將大用,必更省府。
帝曰:「吾賴其言耳,苟欲用之,無傷也。」
未幾,擢參知政事。
抃感顧知遇,朝政有未協者,必密啟聞。
成都以戍卒為憂,遂以大學士復知成都。
因乞以便宜從事。
有卒長立堂下,呼諭之曰:「吾與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為天子撫一方。
汝亦宜清謹畏戢以率眾,比戍還,為室家計可也。」
人喜轉相告,莫敢為惡,蜀郡晏然。
乞歸越州。
吳越大饑疫,死者過半。
抃盡救荒之術,療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以太子少保致仕。
抃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
日所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不可告,則不敢為也。
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為世所稱道。
(節選自《宋史‧趙抃傳》)
【譯文】
趙抃是衢州府西安縣人。
翰林學士曾公亮並不認識他,推薦他任殿中侍御史,彈劾舉發不避權貴幸臣,聲名嚴正。
他認為:「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過失,也應當盡力遏制阻絕他;君子不幸有所貽誤,也應當保全愛惜,以成就他的德行。」
趙抃任益州知州。
蜀地偏遠,百姓勢弱,官吏肆意違法。
趙抃以身作則,使得當地的風氣為之改變。
益州治下偏遠的小城,有的百姓一生也沒有見過知州。
趙抃巡視屬縣無處不到,當地百姓高興地互相告慰,貪一官污吏驚恐懾伏。
調任虔州知州,虔州素來難以治理,趙抃召見各縣縣令告誡他們,讓他們自主治理。
縣令們都很高興,爭相盡力,監獄裡常常沒有關押的囚犯。
在嶺南做官的官員死了,大多無法歸葬故鄉,趙抃打造了上百艘船,發公文告知各郡說:「做官的人家,有在任上去世不能歸葬故鄉的,都由我來幫助辦理。」
於是求助者絡繹不絕。
趙抃都給他們一艘船,並提一供他們路費。
趙抃被召回朝延任度支副使,又升為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
原先朝廷下令召募鄉兵,過了期限也未能完成召募,主管的官員被判罪的有八百多人。
朝廷下詔讓趙抃督辦,趙抃上奏說:「黃河以北地區連年豐收,所以應徵的人少。
請求寬限治罪,等待農閒的時候再行召募。」
獲罪的官員們都被免罪,而召募鄉兵的事不久也就完成了。
調任成都知州。
趙抃先前在蜀地任知州時,有人聚眾非法祭祀妖邪,趙抃以嚴刑處置。
這次又發生了此類案件,大家都認為趙抃一定會嚴刑處置的。
趙抃查明並無其他原因,就說:「這只是飲酒過度罷了。」
將為首的人判了刑,其餘的人都釋放了,蜀地百姓都非常高興。
神宗即位後,徵召趙抃回朝廷任知諫院。
照舊例,親近的大臣從成都還朝的,將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職。
皇帝說:「我依靠他的諫議而已,如果想任用他,也沒有什麼關係。」
不久,趙抃升任參知政事,趙抃感念皇上的知遇之恩,朝政如有不妥當的,他一定密奏皇上。
因為擔心成都守邊兵卒的事,就以大學士的身份再次被派任成都知州。
趙抃於是向皇上請求為政不須請示,斟酌情勢自行處理。
有卒長站在堂下,叫來告訴他說:「我和你年紀相仿,我一個人來蜀,為天子鎮撫一方。
你也應該清正嚴謹戒惕謹慎地率領眾兵卒,等到戍邊結束回去,就可以為家室考慮了。」
人們高興地互相轉告,沒有人敢作惡,蜀地州郡安然無事。
請求回越州。
吳越盛行饑荒瘟疫,死的人超過了一半。
趙抃竭盡救荒的辦法,治療有病的掩埋死去的,而活著的人得以保全。
下令修築城牆,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
以太子少保辭官歸居。
趙抃為人寬厚清正,有修養,別人從未看到他高興或憤怒。
他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夜裡必定穿戴好衣冠告知上天,如是不可明告上天的事情,他就一定不敢去做。
他為政,善於依據當時當地的情況和風氣來處置,嚴厲或寬容各不相同,被當時的人所稱讚。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