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明史《吳與弼,字子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吳與弼,字子傳,崇仁人。
與弼年十九,見《伊洛淵源圖》,慨然響慕,遂罷舉子業,盡讀四書、五經、洛閩1諸錄,不下樓者數年。
中歲家益貧,躬親耕稼,非其義,一介不齲四方來學者,約己分少飲食,教誨不倦。
正統十一年,山西僉事何自學薦於朝,請授以文學高職。
後御史塗謙復薦之,俱不出。
嘗歎曰:「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難矣。」
天順元年,石亨欲引賢者為己重,謀於大學士李賢,屬草疏薦之。
帝乃命賢草敕加束帛,遣行人曹隆,賜璽書,繼禮幣,征與弼赴闕。
比至,帝問賢曰:「與弼宜何官?」
對曰:「宜以宮僚2,侍太子講學。」
遂授左春坊左諭德,與弼疏辭。
賢請賜召問,且與館次供具。
於是召見文華殿,顧語曰:「聞處士義高,特行徵聘,奚辭職為?」
對曰:「臣草茅賤士,本無高行,陛下垂聽虛聲,又不幸有狗馬疾。
束帛造門,臣慚被異數3,匍匐京師,今年且六十八矣,實不能官也。」
帝曰:「宮僚優閒,不必辭。」
賜文綺酒牢,遣中使送館次。
顧謂賢曰:「此老非迂闊者,務令就職。」
時帝眷遇良厚,而與弼辭益力。
又疏稱:「學術荒陋,苟冒昧徇祿,必且曠官。」
詔不許。
乃請以白衣就邸捨,假讀秘閣書。
帝曰:「欲觀秘書,勉受職耳。」
命賢為諭意。
與弼留京師二月,以疾篤請。
賢請曲從放還,始終恩禮,以光曠舉。
帝然之,賜敕慰勞,繼銀幣,復遣行人送還,命有司月給米二石。
與弼歸,上表謝,陳崇聖志、廣聖學等十事。
成化五年卒,年七十九。
所著《日錄》,悉自言生平所得。
[注]1洛閩:洛學和閩學,代表人物分別為程顥兄弟和朱熹。
2宮僚:太子屬官。
3異數:這裡指皇帝給予的特殊優待。
譯文
吳與弼,字子傳,一江一 西崇仁縣人。
吳與弼十九歲那年,見到了(朱熹所編的)《伊洛淵源圖》一書,情緒激昂,非常的嚮往、仰慕,於是放棄了追求功名利祿的科舉,專心攻讀四書、五經和洛學(以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兄弟為首的學派)、閩學(以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為首的學派)兩個學派的語錄,數年不下書樓。
中年時家境更加貧寒,他親自耕種,凡是他認為不正當的利益,絲毫不齲對於四方來求學的人,吳與弼節儉度日,跟他們分享已經很少的飲食,孜孜不倦教誨他們。
正統十一年,山西僉事(qiānshi)何自學向朝廷舉薦(吳與弼),請授予他文學高職。
後來,御史塗謙又向朝廷薦舉他,他都謝絕了。
他曾歎息說:「宦官、佛教不除,要想天下安定,難埃」天順元年,石亨打算引進一些賢者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與大學士李賢商議,囑咐他起草奏疏,(向皇帝)推薦吳與弼。
皇帝就命李賢起草詔書並加束帛為禮,派遣行人曹隆帶著詔書和禮品徵召吳與弼進京。
等(吳與弼)到了,皇帝問李賢說:「吳與弼適合什麼官職?」
李賢回答:「適合擔任太子屬官,侍太子講學。」
於是就授給他左春坊左諭德之職,他上疏辭謝。
李賢請皇帝召吳與弼問話,而且給他安排館舍和酒食用具。
於是(皇帝)在文華殿召見他,回頭對他說:「聽說您道義高尚,特地去徵召聘請,為什麼要辭職呢?」
他回答說:「我是個小草般微賤的人,本沒有高尚的德行,陛下聽到不實的名聲,而我又不幸有疾玻朝廷以重禮上門,我為自己的優厚的待遇而感到慚愧,誠惶誠恐地來到京師,今年將近六十八歲了,實在不能做官了。」
皇帝說:「太子屬官優越閒適,不必推辭。」
賞賜他華麗的絲織品和酒食,派太監送他去館驛。
皇帝回頭對李賢說:「這個老人不是迂腐而不切合實際的人,一定要讓他就職。」
當時皇帝眷顧優待十分豐厚,可是吳與弼辭謝得更加堅決。
又上疏說:「(我)學術荒疏淺陋,如果勉強出任,必將不能勝任職務。」
皇帝不許。
(他)就請求以平民的身份住在館舍中,藉以閱讀宮中收藏的珍貴圖書。
皇帝說:「(吳與弼)想要看宮中珍藏的圖書,就勸他就職吧。」
(皇帝)讓李賢替他表明這一旨意。
吳與弼留在京師兩個月,以病重的理由請求回鄉。
李賢請求(皇帝)勉強同意放他回去,做到始終恩幸禮待他,用來光大曠世盛舉。
皇帝認同這樣做,下令予以慰勞,賞給銀幣,又派官員送他還鄉,命官府每月供給他兩石大米。
吳與弼回家後,上表致謝,並陳奏尊崇聖人思想、推廣聖學等十件事。
成化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所著《日錄》,自己說都是自己生平所得。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