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張惠言《先妣事略》原文與譯文
【原文】
span>先妣事略
span>清·張惠言
span>先妣姓姜氏,考諱本維,武進縣學增維廣生。
其先世居鎮一江一 丹一陽一之滕村,遷武進者四世矣。
先妣年十九,歸我府君。
十年,凡生兩男兩女,殤其二,惟姊觀書及惠言在;而府君卒,卒後四月,遺腹生詡。
是時先妣年二十九,姊八歲,惠言四歲矣。
府君少孤.兄弟三人,資教授以養先祖母。
先祖母卒,各異財,世父別賃屋居城中。
府君既卒,家無一夕儲。
世父曰:「悟弟不幸以歿,兩兒未成立,是我責也。」
然世父亦貧,省嗇口食,常以歲時減分錢米,而先妣與姊作女工以給焉。
惠言年九歲,世父命就城中與兄學,逾月時乃一省歸。
一日暮歸,無以為夕饗,各不食而寢。
遲明,惠言餓不能起,先妣曰:「兒不慣餓憊耶?吾與而姊而弟時時如此也。」
惠言泣,先妣亦泣。
時有從姊乞一錢,買糕啖惠言。
比日昳,乃貰貸得米,為粥而食。
惠言依世父居,讀書四年,反,先妣命授翊書。
先妣與姊課針黹,常數線為節,每晨起,盡三十線,然後作炊。
夜則燃一燈,先妣與姊相對坐,惠言兄弟持書倚其側,針聲與讀聲相和也。
漏四下,惠言姊弟各寢,先妣乃就寢。
先妣逮事白太孺人五年,嘗得白太孺人歡,於先後委宛備至,於人無所忤。
又善教誨人,與之居者,皆悅而化。
姊適同邑董氏,其姑錢太君,與先妣尤相得,虛其室假先妣居,先妣由是徙居城中。
每歲時過故居,裡中諸母爭要請,致慇勤,惟恐速去。
及先妣卒,內外長幼無不失聲,及姻親之臧獲皆為流涕。
嗚呼!先妣自府君卒,三十年更困苦慘酷,其可言者止此,什伯於此者,不可得而言也。
嘗憶惠言五歲時,先批日夜哭泣,數十日,忽蒙被晝臥,惠言戲床 下,以為母倦哭而寢也。
須臾族母至,乃知引帶自經,幸而得蘇。
而先妣疾,惠言在京師,聞狀馳歸,已不及五十一日。
嗚呼!天降罰於惠言,獨使之無父無母耶?而於先妣何其酷也!
(選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五百六十篇》)
span>註:1映(die):午後日偏斜。
2課:規定時間和數額工作。
span>黹(zhY):做針線,刺繡。
3先後:兄弟之妻互相的稱謂,猶「妯娌」。
4臧獲:一奴一僕。
5伯:十倍百倍。
【譯文】
span>亡母姓姜,十九歲時,嫁給我父親。
十年內,共生了兩男兩女,但夭折了兩個,只有姐姐觀書和我存活下來。
然而父親去世了,去世四個月後,母親生下遺腹子翊。
那時母親二十九歲,姐姐八歲,我只有四歲埃
span>父親從小就成了孤兒。
(父親)兄弟三人,憑靠教書供養祖母。
祖母去世後,兄弟各分家,大伯另外租了房屋在城裡居祝父親去世後,家裡沒有一晚的糧食儲備。
大伯說: 「我弟弟不幸去世,兩個孩子還沒有成家立業,這是我的責任埃」然而大伯也貧窮,省吃儉用,常在年節時分點錢糧周濟我家,我母親和姐姐做些針線活以供家用。
我九歲時,大伯讓我到城裡和堂兄一起讀書,過一個月才回家探望一次。
一天傍晚回家,卻沒有晚飯吃,於是全家都沒吃晚飯就睡了。
第二天凌晨,我餓得起不了床 ,母親說: 「我
span>兒不習慣挨俄啊?我與你姐你弟經常這樣挨餓呢。」
我哭了,母親也哭了。
當時有一個堂姐給了一文錢,買了塊糕點給我吃。
等午後日偏西,才賒欠了點米來,煮點粥吃。
我寄居在大伯家,讀書四年。
回家後,母親讓我教弟弟翊讀書。
母親和姐姐規定時間和數額做針線活,常以線數為限,每天早上起來,做完三十根線,然後才做早飯。
晚上就點一盞燈,母親和姐姐相對而坐,我和弟弟端著書靠在她們身邊,針線的聲音和讀書聲互相應和。
鐘漏響過四下,我和姐弟各自就寢,母親才去睡。
母親侍奉祖母白太夫人五年,嘗頗得白太夫人的歡心,和妯娌們的關係處理得細緻周到,對待別人也沒有什麼牴觸冒犯的。
她又善於教育開導別人,和她相處的人,都心情愉快並受她的感化。
姐姐嫁給同鄉的一個姓董的人家,姐夫的姑姑錢老夫人,與母親相處得特別好,就空出一間房子來借給母親住,母親從此遷到城裡居祝每當過年過節時拜訪老家,村裡的大嬸大娘都爭著邀請母親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唯恐母親馬上回城裡去。
等到母親去世,家族裡裡外外無不失聲痛哭,親戚及其僕傭都為她痛哭流涕。
span>唉,母親自從家父去世,三十年來更加困苦淒慘,可以說出來的,就只能是這些,那些十倍百倍於此的,就沒有辦法用語言說出來了。
還記得我五歲時,母親日夜哭泣,過了幾十天,忽然母親大白天蒙看被子睡覺,我在床 前嬉戲,以為母親哭得累了才睡的。
不久族母來了,才知道母親是拿著帶子上吊,幸而甦醒過來。
而母親生病在床 ,我在京城,聽到情狀急忙跑回來,還不到五十一日。
唉,老天爺要懲罰我,唯獨讓我無父無母嗎?而這對於母親又是多麼殘酷埃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