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漢書《龔遂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譯
漢書
22.龔遂為渤海太守
漢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並起,二千石1不能禽制。
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
時遂年七十餘,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輕焉。
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
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2遐遠,不沾聖化3,其民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4中耳。
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
遂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
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5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
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6,盜賊亦皆罷。
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
遂見齊7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務農桑。
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選自《漢書·龔遂傳》)
【譯文】
漢宣帝即位後,過了很長時間,渤海郡及其相臨地區鬧饑荒,盜賊四起,太守不能制止。
宣帝要選一個能勝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薦了龔遂,皇帝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
當時龔遂已七十多歲,皇帝召見時,見他身材矮小,宣帝見到後,認為龔遂並非像人們說的那樣,不免對他有輕視之感。
宣帝問龔遂:「渤海郡一片荒亂,我十分擔憂,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平息那裡的盜賊,而使我不再憂慮呢?」
龔遂回答:「渤海郡地處偏遠,沒有沾沐聖上的恩惠教化,那裡的百姓為饑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濟,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盜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邊耍弄耍弄罷了。
您打算讓我去剿滅他們,還是去安撫他們?」
宣帝聽了龔遂的回答很高興,說:「選賢良之臣前去,本來就是想對他們進行安撫。」
龔遂又說:「我聽說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順亂繩一樣,不能著急,只能慢慢來,才會達到目的。
我希望到任後,丞相御史們對我的工作暫時不要按常規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許我見機行事。」
宣帝答應了這一要求,並特別賜給龔遂黃金,還為他增派了驛車。
龔遂進入渤海郡的地界後,郡府的官吏們聽說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龔遂讓他們都回去,並命令所屬的縣把專管追捕盜賊的官吏都撤除。
那些手拿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對他們問罪,攜帶兵器的人,才屬於盜賊。
接著龔遂獨自一人乘車來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來,盜賊也停止了活動。
渤海郡中還有一些結伙搶劫的人,聽到龔遂的教令後,便自動解散,放下了手裡的兵器而拿起了鋤頭和鐮刀。
這樣偷盜搶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開始安居樂業。
龔遂於是打開糧倉,把糧食借給貧民,還選任了一些好官吏對百姓實施安撫管理。
龔遂發現齊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歡從事工商之類的末技,不重視耕種田地。
於是他便以身作則,追求儉樸的生活,鼓勵老百姓務農,命令每人都種一棵榆樹、一百棵薤、五十棵蔥、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母豬、五隻雞。
老百姓有持刀帶劍的,龔遂就讓他們賣掉,購買耕牛,並說:「為什麼不帶牛佩犢呢!」於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勞作,秋冬之季檢查督促老百姓收穫,鼓勵人們多積蓄農副產品。
(龔遂)還巡視勸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內,家家有積蓄,官民都富裕起來。
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