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白居易《夜雪》賞析
夜 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的詩歌素來以明白曉暢、樸實自然見長,字句之間無一虛處,皆可推敲斟酌。
這首《夜雪》是白詩中以雪為題材的諸多作品之一,不拘一格,獨具匠心。
全詩短短二十字,並未直接寫及深夜雪落的景致,既不做色彩刻畫,也不見姿態臨摹,卻生動傳神地表現了夜間雪深人寂的光景,讀之意蘊無窮。
詩人從他處落筆,進行多角度的側面描寫,構思一精一巧,我們亦能從這寂寥的氛圍中感受到其貶謫後無處排遣的苦悶心境。
總體而言,整首詩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感官功能,分別從觸覺、視覺和聽覺著墨,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自有雲天之妙。
首先,白居易從「已訝衾枕冷」起筆,僅一個「冷」字,進行觸覺描寫,暗示正值夜半時分,涼意襲來,詩人醒於衾枕之間,照應了「夜雪」的題目。
花間詞人一溫一 庭筠的《更漏子》中便有「夜長衾枕寒」的說法,而南唐後主李煜《浪淘沙》中一句「羅衾不耐五更寒」更為後人熟知。
一個「訝」字將詩人從渾然不覺的夢境中突然醒來的神情勾畫到位,也將雪「落地無聲」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詩人寫到的「復見窗戶明」是雪夜中的視覺感受,因為夜晚是黑暗的,詩人能夠看到窗戶明亮,是由於地面積雪反射的亮光。
此外,我們從古人孫康寒夜映雪苦讀的典故中可以窺測到雪落後如此這般的情景。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
當然,我們僅從「衾枕冷」和「窗戶明」這些特殊的現象並不能完全推測出一定有雪。
於是後面兩句詩人筆鋒由隱約含蓄的暗示轉入直接明白的敘述,「時聞折竹聲」從聽覺角度出發,讓讀者清楚地感知到「夜深」和「雪重」。
在夜深屢屢聽聞「折竹聲」也愈加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全詩佈局井然,層層推進,從觸覺、視覺、聽覺三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
結尾句以有聲襯托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雋永清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詩人徹夜無眠的孤寂也表露無遺。
有人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一句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有異曲同工之妙,誠哉斯言。
另外,《夜雪》篇幅雖短,卻極盡波折委婉之意,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效果。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一句對仗平整,音律勻稱。
「已」與「復」,「訝」與「見」,「衾枕」與「窗戶」,「冷」與「明」,將字詞的對稱、音韻美發揮到極致,讀之層次分明,誦之朗朗上口,更有音樂的復調效果。
接著,下一句詩人採用倒裝句式,移花接木,將「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一句的因果倒置,通過寫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讓讀者可以判斷出雪很大,而且雪勢漸重。
這首作於白居易貶謫一江一 州司馬的任上的五絕,就景寫景,又景中寓情,一切都應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及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
全詩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白居易將真情實感熔鑄於詩歌之中,在曲折婉致傳遞出落寞的人生境遇之感。
(文/莫懷北)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