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漢書·終軍傳》原文和翻譯
漢書
【原文】
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
太守甚奇之,與一交一 結,軍揖太守而去。
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繻1。
軍曰:「以此何為?」
吏曰:「為復傳2,還當以合符。」
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
棄繻而去。
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3,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
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
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
偃巡封城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餘藏,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偃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
偃窮詘。
當發使匈一奴一,軍自請曰:「軍無橫草4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
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
駑下不一習一 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一奴一使者,臣願盡一精一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凶於單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
上奇軍對,擢為諫議大夫。
南越與漢和親。
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
軍自請曰:「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
越相呂嘉不欺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
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
註:1繻:用作通行的帛2傳:憑證3制:帝王的命令4橫草:使草倒下
【譯文】
終軍,字子雲,是濟南人。
他十八歲時,就被選為博士弟子。
太守認為他是奇才,就與他結一交一 ,終軍給太守行了拱手禮節後就離開了。
到長安上書談論國家大事,漢武帝認為他的文章與眾不同,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
當初,終軍從濟南步行進函谷關,守關官吏給他一塊布帛。
終軍說:「拿這東西有什麼用?」
那個官吏說:「這是返回的憑證,回來時應該拿它合符。」
終軍說:「大丈夫到國都遊歷,決不返回。」
丟下布帛就走了。
徐偃被派出巡視風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命令膠東、魯國一帶熬鹽煉鐵。
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極大,依法應判死罪。
徐偃認為大夫出京都公幹,有關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獨斷專行。
皇帝下詔終軍審問,終軍責問徐偃:「古時候諸侯各國,國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間就不通消息,時常有訪問會事情,國家的安危,瞬息萬變,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獨斷行事;現在天下統一,到處都一樣。
你在國家疆域之內巡視,(反而對人)說是出國(指到諸侯國),這是為什麼?況且,鹽鐵,那些郡都有積蓄,(熬鹽煉鐵)國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處,你卻拿使國家安定、萬生存為借口,這是為什麼?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來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個人的名譽,對這樣的作為,皇帝一定加以懲罰的。」
徐偃理屈詞窮。
當委派使者前往匈一奴一時,終軍主動請示說:「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擔任宮中侍衛,白吃了五年俸祿。
邊境時常有警報,我應該穿堅甲拿利器,冒流箭、飛石,衝鋒在前。
我不熟悉軍事,今天聽說要派遣赴匈一奴一的使者,我願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輔佐使者,在單于面前講明是非利害。
我年輕低能,不熟悉位臣之積,不足以勝任使者之職,自己心中有難以承受的鬱悶怨恨(對自己)。」
皇帝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升為諫議大夫。
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
終軍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帶到朝廷來。」
於是終軍前往遊說南越王。
南越王聽信了終軍的話並且答應舉國附屬漢朝。
南越宰相呂嘉不願歸順漢朝,便發兵攻擊南越王以及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了。
終年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為「終童」。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