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新唐書·李白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新唐書·李白傳
【原文】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
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
州舉有道,不應。
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
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
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
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
白猶與飲徒醉於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一精一切無留思。
帝愛其才,數宴見。
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
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
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一陽一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闢為府僚佐。
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
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
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
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
會赦,還尋一陽一,坐事下獄。
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一陽一,釋囚闢為參謀,未幾辭職。
李一陽一冰為當塗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
及卒,葬東麓。
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塚,禁樵采。
訪後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範,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
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
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一身 ,命也,不願更嫁。
傳正嘉歎,復其夫徭役。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譯文】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第九代孫。
他的祖先於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
神龍(705—707)初年,他的父輩從西域逃回來,客居於巴西(在今四川一江一 油)。
李白誕生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星,因而取其字為太白。
十歲時就通讀詩書,及至長大成一人 ,隱居於岷山。
當時所在州郡以有道科舉薦他,他沒有應舉。
蘇廷頁為益州(今四川成都)長史時,見到李白,感到驚異,說:「這個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點學問,便可以同漢代的司馬相如相比。」
然而李白喜歡縱橫家的那一套術數,學擊劍,想當個遊俠之士,輕財好施。
後來,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東濟寧),和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於徂來山,成日酣飲沉醉,當時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南遊到會稽(今浙一江一 紹興),和吳筠友善。
吳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長安。
李白在長安,去拜見賀知章;賀知章見到他的詩文,感歎地說:「您,是個天上貶下人間的仙人埃」並在玄宗面前說起,玄宗於是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論當代的大事,獻上一篇賦頌。
玄宗皇帝賜李白吃的東西,並親自為他調羹,下詔命他為翰林供奉。
李白和酒徒還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聽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詞,於是召李白入宮,而李白已經醉倒,左右侍從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筆給他,他提起筆一揮而就,下筆成文,詞章婉轉華麗,意一精一旨切,一氣呵成,不留餘思。
玄宗皇帝愛他的才華,幾次召見宴請。
李白曾經陪玄宗皇帝飲酒,醉了,讓高力士為他脫鞋。
高力士平素為朝中顯貴,當替李白脫鞋,深以為恥,於是挑剔他詩中的毛病,並加以附會,以激怒楊貴妃。
玄宗皇帝想讓李白當官,楊貴妃總是從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親近所容忍,愈加桀驁不群,放蕩不羈,和賀知章、李適之、汝一陽一王李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酒中八仙人」。
李白懇求引退還山,玄宗皇帝也就賜給他金帛,讓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於四方,曾經於夜間藉著月色,和崔宗之乘船從採石磯至金陵(今一江一 蘇南京),身上穿著皇帝所賜宮錦袍,坐在船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亂,李白輾轉於宿松(今屬安徽)和匡廬(今一江一 西廬山)之間。
永王李王聘請他到幕下當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懷不軌,他即逃回彭澤(今屬一江一 西);永王失敗了李白論罪當斬。
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見郭子儀,暗暗稱奇。
當時郭子儀曾犯法,應受處罰,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處罰。
及至李白論罪當誅的時候,郭子儀願解除官職以贖李白之罪,於是他得免於一死,朝廷下詔,把他長期流放夜郎。
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尋一陽一(今一江一 西九一江一 )因事獲罪下獄。
那時宋若思率領吳地之兵三千人將赴河南(今河南洛一陽一),道經尋一陽一,將李白釋放了,並聘請他為行軍參謀,沒多久,又辭去參謀之職。
李一陽一冰任當塗(令屬安徽)縣令,李白去投奔他。
代宗即帝位後,召李白任左拾遺之職,而這時李白已經逝世了,終年六十餘歲。
李白晚年頗好黃老之學,經牛渚磯來到姑孰(今安徽當塗),喜歡謝月兆終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終老。
等他死了,先葬在龍山東麓。
元和末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並下令禁止在李白墳墓周圍採樵和放牧。
范傳正訪問李白的後裔,只有嫁給平民為妻的兩個孫女,行為舉止仍然保持著斯文世家的風範。
她們見了范傳正,哭泣地說:「先祖志在青山,臨時葬在龍山東麓,不是他的本意。」
於是改葬於青山,並立了兩通石碑。
他還告訴李白的兩位孫女,要將她們改嫁給士族為妻;兩位孫女辭謝說孤獨窮苦而失一身 於平民,是命該如此,不願再嫁。
范傳正嘉獎感歎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時,下詔以李白的歌詩,斐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合稱為「三絕」。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