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漢書·張安世傳》原文及翻譯
漢書
【原文】
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為郎。
用善書給事尚書,一精一力於職,休沐未嘗出。
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
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
上奇其材,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秉政,以安世篤行,光親重之。
久之,天子下詔曰:「右將軍光祿勳安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有三年,鹹以康寧。
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
大將軍光薨後數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車騎將軍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餘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為大將軍。」
上亦欲用之。
安世聞之,懼不敢當。
請聞求見,免冠頓首曰:「老臣誠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繼大將軍後,唯天子憐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君言太謙。
君而不可,尚誰可者!」安世深辭弗能得。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絕勿復與通。
有郎功高不調,自言於安,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
已而郎果遷。
莫府長史遷,安世問以過失。
長史曰:「將軍為明主股肱,而士無所進,論者以為譏。」
安世曰:「明主在上,賢不肖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薦之?」
其欲匿名跡遠權勢如此。
安世自見父子尊顯,懷不自安,為子延壽求出補吏,上以為北地太守。
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於大將軍光。
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歸侯,乞骸骨。
天子報曰:「將軍年老被病,朕甚閔之。
雖不能視事,折衝萬里,君先帝大臣,明於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大將軍、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願將軍強餐食,近醫藥,專精神,以輔天年。」
安世復強起視事,至秋薨。
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謚曰敬侯。
【譯文】
張安世表字子孺,年輕時因父親關係做了郎官。
因擅長書法而供職尚書,盡心盡力於職責,例行假日沒有外出過。
皇上巡視河東,曾經丟失三箱書,下詔詢問沒有人能知道,只有張安世記住了那些書的內容,把書中的內容詳備地寫出來。
後來懸賞徵求找到了那些書,用來校對沒有什麼遺漏的。
皇上認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書令,調任光祿大夫。
漢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執掌政權,因為張安世品行忠厚,霍光親近重用他。
過了一段時間,天子下詔書說:「右將軍光祿勳張安世輔佐政務,擔任宿衛,嚴肅恭敬,從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樂安寧。
信任親人任用賢人,是唐虞時代的治國原則,封張安世為富平侯。」
大將軍霍光死後幾個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說:「車騎將軍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誠信謹慎厚道,勤於國事,他是國家的重臣,應該加封他的地位,讓他做大將軍。」
皇帝也想任用他。
安世聽到這件事情,內心恐懼,不敢接受。
於是,前去拜見皇帝,摘掉官帽叩頭說:「我實在是認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這樣的高官,接替大將軍霍光的職位,懇請您稍加哀憐,來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著說:「你說的太謙虛了。
如果你不能夠勝任這一職務,還有誰能夠勝任呢!」安世再三推辭沒能成功。
曾經有所推薦,那人來道謝,安世非常遺憾,認為推薦賢良,介紹有才能的人,哪裡有私人感謝的道理?於是跟這個人斷絕了關係,不再跟他來往。
有個郎官功勞很大,官職得不到陞遷,自己找張安世談起這事,張安世回答說:「您的功勞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
臣下是供職的,有什麼功勞大小可以自誇呢!」拒絕了,沒有答應。
沒多久,郎官果然陞遷了。
莫府長史升了官,安世問他自己的過失。
長史說:「將軍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沒有推薦士人,談論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安世說:「皇帝賢明,對於臣子中的賢與不賢分得很清楚,我修養自己罷了,怎麼能夠瞭解士人並推薦呢?」
他要隱藏名聲疏遠權勢就是這樣。
張安世自己發覺父子地位尊貴顯耀,內心很不安,就替兒子延壽請求外出做官,皇帝讓他做了北地太守。
安世居於列侯的高位,封地萬戶,然而自己穿著黑色粗厚的絲綢,夫人自己紡織績麻,七百家一奴一,都有手藝活做,在家裡經營產業,經常積蓄細微的財物,因此能夠不斷增加財產,比大將軍霍光還富有。
天子非常敬畏大將軍霍光,然而內心親近張安世,比對霍光更親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張安世病,呈上報告歸還侯爵,請求退休。
皇帝回復說:「將軍年事已高且疾病纏身,我非常同情。
即使不能夠主持事務,用謀略和智慧克敵制勝,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長治亂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徵求你的意見,是什麼怨恨讓你想要上書歸還大將軍、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舊恩,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將軍多吃點飯,找醫生看看,安心養神,來輔助我。」
安世又勉強主持事務,到秋天去世。
皇帝贈給他印綬,用戰車和武士為他送葬,謚號為「敬侯」。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