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舊五代史·張存敬傳》原文及翻譯
舊五代史
【原文】
張存敬,譙郡人也。
性剛直,有膽勇,臨危無所畏憚。
唐中和中,從太祖赴汴,以其折節,頗見親暱,首為右騎都將。
從討巢、蔡,凡歷百戰,多於危蹙之間,顯有奇略,由是頻立殊效。
光啟中,李罕之會晉軍圍張宗奭於盟津,太祖遣丁會、葛從周、存敬同往馳救。
存敬引騎軍先犯敵將,諸軍翼之,敵騎大敗,乃解河橋之圍。
大順二年,為諸軍都虞侯,佐霍存董大軍收宿州,以功奏加檢校兵部尚書。
太祖東征徐、兗,存敬屢有俘斬之功。
凡受指顧,皆與機會,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優異,以為行營都指揮使、檢校右僕射。
乾寧三年,充武寧軍留後,行穎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滄侵凌魏郡,復以存敬為都指揮使。
三年,大舉,與葛從周連統諸軍攻浮一陽一,樹數十柵,圍劉守文累月。
時幽州劉仁恭舉兵來援,存敬潛軍擊之於乾寧軍南老鴉堤。
是日,燕人一大敗,斬首五萬級,生擒馬慎一交一 已下一百餘人,獲馬萬餘蹄。
其年秋九月,引軍收鎮州,存敬勒眾涉滹沲河,師人鼓行而進,逢鎮之遊兵數千,因逐之,直入鎮之壅門,收鞍馬牛駝萬計。
翼日,鎮人納質而旋。
尋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
復擁眾伐薊門,數旬間連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勝紀。
自懷德驛與中山兵接戰,枕一屍一數十里,中山開壁請降。
天復元年春,太祖以河中節度使王珂與太原結親,憑恃驕恣,命存敬統大軍討之。
即日收絳州,擒刺史陶建釗,降晉州刺史張漢瑜,二郡平。
進圍河中,王珂請降。
太祖嘉之,乃以存敬為護國軍留後。
未幾,檢校司空,尋移宋州刺史。
將之任所,寢疾,逾旬卒於河中。
太祖聞之,痛惜移晷。
開平初,追贈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贈太傅。
(選自《舊五代史‧張存敬傳》)
【譯文】
張存敬是譙郡人。
他性格剛直,有膽量和勇力,遇到危險的時候並不懼怕。
唐中和年間,他跟隨梁太祖到汴州,因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親近。
剛開始擔任右騎都將。
跟隨太祖征討巢、蔡,一共經歷一百多場戰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顯示出奇謀,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勳。
光啟年間,在盟津李罕之會同晉軍圍困張宗奭,太祖派遣丁會、葛從周、存敬三人同時飛馳前往救援。
張存敬率領騎兵率先進攻敵軍,各路軍馬像翅膀一樣掩護他,敵人的騎兵被打敗了,於是就解了河橋之圍。
大順二年,張存敬擔任諸軍都虞侯,輔佐霍存統帥大軍收復宿州,因為功勳上奏加封檢校兵部尚書。
太祖向東征討徐、兗,他常有殺敵的功勞。
凡是他指揮的戰役,都能抓住機會,箭矢滾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別優厚不同一般,讓他擔任行營都指揮使、檢校右僕射。
乾寧三年,擔任武寧軍留後,代理穎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滄侵犯魏郡,又以存敬為都指揮使。
三年,大規模起兵,和葛從周共同進攻浮一陽一,豎立數十圍欄,圍劉守文好幾個月。
那時幽州劉仁恭帶兵前來救援,存敬在乾寧軍南老鴉堤偷襲他。
這天,燕人一大敗,斬殺敵軍五萬人,活捉了馬慎一交一 下面一百餘人,獲一萬多匹馬。
這年秋九月,引軍佔領鎮州,存敬帶領軍隊渡過滹沲河,兵士擊鼓前進,遇到鎮州幾千個散兵,趁機(於是)追趕他們,逕直進入鎮州壅門,收繳數以萬計的鞍馬牛駝。
第二天,鎮州人送納人質(歸順)才回師。
不久擔任宋州刺史,過了幾年,非常善於處理政事。
又帶領大軍攻打薊門,幾十天之間接連攻陷瀛、莫、祁、景四州,擒獲的俘虜非常多。
自從懷德驛開始和中山兵接戰,數十里一屍一骸狼藉,中山開城請降。
天復元年春,太祖因為河中節度使王珂與太原結親,憑借(太原)驕橫放縱,命令存敬統大軍討伐王珂。
當天收復絳州,捉拿刺史陶建釗,使晉州刺史張漢瑜投降,二郡被平息。
進而圍攻河中,王珂請求投降。
太祖稱讚他,於是讓存敬擔任護國軍留後。
不久,升任檢校司空,不久又遷任宋州刺史。
快到任職的地方時,臥病,十多天後在河中府去世。
太祖聽說張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時間。
開平初,追封他為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封他為太傅。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