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爭臣論》譯文
《爭臣論》參考譯文
有的人說:「一陽一先生不諷諫皇帝的原因,是作為臣子不做揭示他的君主的過錯來得到名望的行為,所以雖然有諫有議論,讓人不得而知埃《書經》說:『你有好謀劃好的策略,就進到裡面告訴你的君主,你在外面誇獎君主,說:這麼好的謀劃這麼好的策略,只有我的君主的德行才想得出來。
』一陽一先生的用心,也和這是一樣的。」
韓愈回應道:「如果一陽一先生的用心是這樣,更讓我迷惑的了。
進去諷諫君主,出來不讓人知道的臣子,是大臣宰相的事情,不是一陽一先生適合做的事。
一陽一先生本來以百姓的身份隱居在蒿草棚之下,皇上獎賞他的行為適宜,提拔他到這個職位。
官職以諫作為名稱,完全應該有行動來盡他的職守,讓全國各地和後代知道朝廷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直言的臣子,天子有不誤賞、順遂地聽從諷諫的美德。
那些山林隱居的人士,聽了便羨慕他,綁好衣帶紮起頭髮打扮整齊,願意來到朝廷申述他們的見解,致使我們的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賢帝,英明名聲流芳萬古。
如同《書經》所說的,那麼大臣宰相的事,不是一陽一先生適合去做的。
而一陽一先生的用心是要讓君主討厭聽到自己的過錯吧?是促使這種現象的發生埃」
有的人說:「一陽一先生不求聞名而人們宣揚他,不求被任用而君主任用他,是不得已而起來的。
他堅守他的原則不變,為什麼您責備他這麼嚴厲呢?」
韓愈說:「自古聖人賢士都沒有有求於聞名、被任用的。
為當時的不平而憂患,為民眾不得治理而憂患,按照他們的原則,是不敢獨善其身,而一定要普救天下啊;勤勞不懈,到死才算結束。
所以禹過家門不入,孔子來不及把座席坐暖又繼續趕路遊說列國,而墨子家煙囪都熏不黑長年累月奔波在外。
這兩位聖人都是賢士,豈會不知道自己的安逸是享樂嗎?實在是敬畏上天寄托的責任同情百姓的困苦埃上天授予某人賢能的才能,難道是使他自己優於旁人就完了嗎?其實是要用他們補救這個世上的不足之處埃耳目在身上的作用,耳朵是用來聽而眼睛是用來看,聽清楚那些是非,看清楚那些險和易,然後身體才得安寧埃聖賢的人,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耳目啊;那個時代的人們,就是聖賢的身體埃而一陽一先生如果不賢能,就要受賢能的人役使來效力他的上級埃如果他真的賢能,就本該敬畏天命而為人們的困苦憂愁,怎能自得暇逸呢?」
分類:未分類項